莱州作为帝国的临时心脏,在三个月里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人潮冲击。
陈德也在人流如织的状态下,出色地完成了从莱州到潍县的道路硬化工作。
新的道路以砾石为路基,上面铺设碎石和砂浆的混合路面。整条新路高出地表三尺多,两侧还挖有排水沟。
这样的设计是取自于京师和江南的道路标准,在山东还是头一次出现。
好在江南请来的营造工匠中有不少也懂得造桥修路的,给陈德省了很大的麻烦。
与京师和江南不同的是,路面材料是最新的东西方混合砂浆。早在唐宋之前,民间就用石灰石、黏土、砂子搅拌出砂浆作为砖石黏合剂。
不过华夏传统更偏向于土木结构的住宅,所以砖石一般用在城墙、堤坝和墓穴之中。
而城墙用的砂浆有更高规格的配置:糯米汁配石灰。南京城墙就是这样修筑的,在抗战中倭寇的迫击炮都敲不开。
然而成本也是极其昂贵的,不可能拿来铺路。泰西的土水泥源自古埃及人。
他们最早也是用尼罗河的河泥修筑建筑,在干燥炎热的沙漠十分管用。
在公元前三千年到二千年,古埃及人开始煅烧石膏作为建筑黏合剂,并用于金字塔的修建。
再往后的古希腊人不烧石膏,而是烧制石灰石,得到石灰,用以作为建筑中的凝胶材料。
古罗马人吞并了希腊之后,继承了希腊人使用石灰的传统。在石灰中掺入了砂子和磨细的火山灰,最终得到了
“罗马砂浆”。中国没有火山。没法复制罗马砂浆的配方。不过山东是个盛产石膏的地方,用石膏代替火山灰,民间水泥配方,充分煅烧磨细,便取得了这种新型的水硬性材料,虽然名为砂浆,实际效果却也与水泥无甚太大差别。
只是在没有确定配方之前,砂浆的质量并不稳定。好在现在的道路而言暂时还不需要考虑工程质量问题。
只要能够让足够多的马车快速通过就行了。当一辆辆炮车在双马的拉动下,疾驰在平整坚硬的道路上时,先进道路带来的战略优势,明白无误地展现在了世人眼中。
沿途州县在路边每十里设立一亭,每亭有专人负责茶水和简单伙食。五亭设立一驿,供往来人等住宿、饮食。
也备有挽马和乘马,好让往来公务人员换用。这些地方看似加大了地方行政开销。
其实却也解决了弱劳力者的就业问题,属于以工代赈的一部分。随着商路渐渐恢复,往来的商旅渐渐恢复,也大大缓解了支出问题。
“驿丞,速速换马。”一队人马在馆驿门口停下,为首的军官大声叫道。
年迈的驿丞连忙出来。让配属驿站的少年役夫牵马过去,然后将大汗淋漓的挽马换下来,带到后面擦干身子,喂它精细豆料,好好恢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