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点,赵远心里也很疑惑,或者说一直都很疑惑,魅惑之眼那是一块宝石,自己也见过,不管这西域诸国如何得到这块宝石,可用来当贡品的确也够格,然而这千秋鼎品相虽说不错,可既然是门派的圣物,自然非常的珍惜才对,怎么会乖乖拱手出来当贡品?
唐怀山叹口气,道:“这其中到底为何,老夫当初也疑惑过,只不过当初他们教中书籍的鼎的大小的确如此,然而纹路却有些变化,而且你们难道没发现,这鼎上面所雕刻的游龙造型有些生硬,完全缺乏灵动可言,如此珍贵的玉若是要雕刻自然应该让手艺最好的雕刻大师才做才行,除非这鼎改过了图案,即便是雕刻大师在不损坏这鼎的情况下也没办法做到如在璞玉上面雕刻一般,因此这千秋鼎很有可能就是为了迎合太祖皇帝的喜好才重新雕刻,而另外一点,我中原大地历朝历代皇上都已真龙天子自居,可西域诸国却并非如此!”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青龙为祖龙。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殷商、西周,再到战国先秦,关于龙形象的器皿、纹饰一向层出不穷,有翼、无翼,有角、无角,更有良渚文化的兽身龙、查海遗址的蛇形龙,其形象也多有不同,故而有学者认为,龙的起源、源头众多。西汉的龙形象身体细长,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鳍。头部似鳄鱼,整体较瘦长。分为有翼、无翼两种。有的角似牛角,细长,前端略带弧形。上下颚等长,上下唇分别向上下翻卷。分为有无两种,翼为鸟翅形。兽腿,短粗。足部分为兽、鹰足两种,三趾。而到了东汉,龙体粗壮,似虎形,身尾分明,个别有鳍。角似牛角。角下都出现突起的棱,顶端前卷,也有类似鹿角的。且都有翼。兽腿较长。以虎的形象为主,其他动物形象辅之。建安至魏晋的龙体较细长,似虎形,身尾分明。头角略似鹿角。羽翼分有无两种,有翼的龙形状仍旧为鸟翅形。腿为兽类,长。南北朝至隋时,龙体细长,似虎形,身尾分明,颈和背上出现焰环。龙翼依旧分有无两种,出现飘带形翼,鸟翅形尚存。四肢上飘,有长的兽毛。唐宋时期,体粗壮丰满,回复到蛇体,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鳞,宋代时尾上则有一圈鳍。吸取了狮子形象的特点,圆而丰满,脑后有鬣。唐代时出现分叉鹿角,前期略似鹿角尚存。上唇很长,顶端成尖形,下唇短而不再下卷。龙翼已经都为飘带形。宋时出现四爪的足,后肢和尾常交叉盘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