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诺在这里学习造船技术那无所谓,但是赵远可不想他把其他火炮什么的也都学了回去,自己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这才打算提高一下明朝火器的研究水平,可不希望又被外国人给学了,他们要是搞个工业革命的话,在把火炮水平研究提高一大截,到时候说不定又拿着火器来敲开中国的大门。
因此赵远不得不防。
无论是造船也好,还是火炮也好,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而且在钢材的锻造上面也有很大进步,所以这火炮的炮身的厚度也不断在减小,在口径没丝毫减小的情况,厚度已经减少到原来一半,在赵远眼中看来,这完全还有减少余地,因此在没锻造出来一门炮来,他们就要试验这炮管的强度,在满装药的情况下到底到底能射击多少发,所以每天都能听到轰隆隆炮声,而且这炮声可不仅仅持续一段时间,而是基本上从早上会射击到下午。
除了火炮之外,火枪的研制也出现让人欣喜的发展,要知道以后作为地火的是雷汞,靠激发雷汞来引发火药,但是雷汞那种东西已经属于化学范畴,在这个时代还没人专门研究化学,或者说很多东西都已经涉及,不过还没有这个概念。
不过没有雷汞,但是他们却充分的发挥了一群人的充满材质,他们通过不断的改进配方,终于也研究出来了一种同样非常灵敏,可以作为引火所用火药,这种火药整体来说呈现红色。
有了这种火药,李一的火铳研制速度一下子提高很快,虽然这火铳的装药还是从前面装,铅弹也同样如此,装药的速度并不是快,可是采用火帽的激发的话完全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但是,受限于装药方式,不能完全密封,所以作战还是受到天气有很大影响。
赵远可不懂机械,也没办法把以后那些步枪的结构告诉他们,只能说现在靠着他们一步一步的改进,然后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改进。
对于自己做出来的火铳,李一一直都不怎么满意,因为他发现刘老等人研制的火炮都已经可以从后面装填,而且有了火帽之后,都可以直接插上火帽,然后利用自己火铳上面扳机类似的装置来激发,可是自己火铳却不得不采用前面来装填,比起火炮落后实在太多。笨拙的火炮都可以做到,为什么自己火铳不能做到?
于是李一想的就是不断的改进自己火铳,能最快的实现从后面装填,而他所不知道的却是即便如此,他做研制出来的火铳在这个时候已经算得上世界顶尖武器。
除了这边在忙碌之外,和这边一山之隔的作坊此刻也开始了忙碌,按照朝廷现在方针那就是边研制、边生产,便改进,这边在不断改进过程中,另外一方面,把已经成熟的技术交给旁边进行生产,而生产出来火炮通过水路最快的速度运送去戚继光哪里,他现在可是抗倭的第一前线,这武器自然也就要给他进行试用,而一款武器的好坏,是否能适用于战争,那最好的办法那就是用实战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