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矛盾引发的不协调来自他们的建立之初的渊源上,明治维新后,当年倒幕的功臣——四强藩中的大批武士成为明治初年的重臣。
其中,陆军的鼻祖——山县有朋等人都是来自长州藩的藩士;而海军的主力是萨摩藩的藩士。本来就是有些争权夺利的派系因素在里面,后来加上中央政府强制的解除了萨摩藩的“西南战争”双方的芥蒂就更深了。
除了大正年代以外,日本政府基本上都要受到军人的影响。而军人为了争夺对国家政权的影响力,自然会分赃不均。
再说点隐性的东西,日本当年的陆军是先跟着法国后跟着德国学的,而海军是跟着英国学的。这本来就是两种文化差异的不同成果,日本把他们都装进自己的口袋,其结果不和谐就是必然的。
一个打算**裸的搞起军国主义扩张、一个打算学学西方列强搞点“文明扩张”。双方的差异也可以理解为“急”和“缓”,一个崇尚的是绝对暴力,另一个崇尚的是相对暴力。
最后,由于裕仁他不喜欢明治元老对军队的把持。就私下支持少壮派军官阴谋夺权,搞得陆军的一次次扩张阴谋不断得逞,陆军的野心极度膨胀力求立即把国家拖进战争。
而海军由于对英美的实力了解较多,认识到日本的脆弱,一直不主张如此行动。双方却都不断的扩军备战,让日本有限的资源实在不堪重负,争权夺利的事情就更会激化了。
在这以前,大本营陆军部认为。目前下重大决心决定对付美国的国策应该以海军为主,所以在海军方面没有表明态度以前,陆军特意避免发表意见。
当然了,陆军也只是干着急而已,他们根本就制定不出来应对英美等国最有效的对策。
众所周知,草拟决定国策的原案,历来大部由陆军方面来搞。但这次则有所不同了,日军大本营召开陆海军部、局长会议,两军务局长和作战部长等出席。会上,海军方面首次提出了《帝国国策实施方针》。
其主要内容为:“大日本帝国以1941年5月下旬为限,战争准备和外交交涉同时并进;至5月中旬,外交交涉仍不能取得妥协时,就动用武力。”
这对日本海军来说,的确是表明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决心。
不过,如前所述,由于美、英、荷的对日禁运,日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如果找不出解决办法就要行使武力,这是春季以来在陆海军内就酝酿着的基本态度。此后便根据这个海军方案,陆海军之间进行了讨论和磋商。
日本的海陆军向来是对立的,这次也不例外。上述海军方案仍然是保留下定开战决心而进行战争准备的,说白了海军还是不想打,或者说是不敢打。
而陆军则对于不下定战争决心而进行正式的战争准备感到为难,因为他们对于横扫南太平洋诸岛国信心十足,只是单凭他们是无法进行跨海作战的。
日本陆军之所以这么的自信,完全是因为在南太平洋上称王称霸的4个国家中,除了美国之外,其他三个国家全都卷入了欧战,而法国和荷兰已经战败,之前的政府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这两个国家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英国虽然还没有战败,但是根据大日本帝国收集到的相关情报显示,英国现在也遭到了重创。
希特勒的“海狮计划”虽然没有灭了英国,但是却给英国的工农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尤其是工业,沿海主要工业城市都遭到了德国空军的轰炸,损失极为惨重。即便英国短时间内可以恢复,但是为了保住英伦三岛,英国人的主力也不可能调往东方,他们必须留够的兵力防备德国人。
再说美国,虽然说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确实很强,强到大日本帝国必须仰望的程度。但是美国的军事实力却并未让日本人有太多的顾忌,根据帝国39年收集到的情报显示,美国陆军总兵力才不过10万人,海军更少,只有不到两万人。
这两年美国虽然有意识的扩张军备,增加国防力量,但是区区不到两年的时间,美国人就算是再努力也不可能有太多的进步。
况且美国和大日本帝国不一样,他们的国体限制了总统的权力。即便罗斯福认识到了帝国的威胁,但是只要国会一天不同意他们扩兵,美国的军事实力也不可能提高太多。
另外据村野大使汇报,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对于参加战争没有任何兴趣,孤立主义下的美国人只希望守着他们的一亩三分地,因此日本陆军有信心击垮美国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武装力量。
这样,不下定决心而要进行准备的海军,同认为没有决心就难以进行准备的陆军之间就产生了意见对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