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田按照就少不就多的原则,就按照关山跃的标准,选了大约八百人。
这八百人,原本关山跃的打算是多家庭式的,少单身汉。他觉得有了家人的支撑,可能更容易让移民有坚持下去的意志。但是在和魏八尺等人交流过之后,觉得自己想得有些太简单了。有了家人固然更有动力,但是一开始完全是蛮荒状态,就算做好了自以为的“万全准备”,死亡率也不会太低。老人妇孺体力弱,抵抗力差,一旦成批病倒病死,反而严重的破坏士气。
所以他后来修改标准,把家庭户大幅度缩减,从原定的五成左右降低到二成五,而且还专门指出家庭户不能有六周岁以下的婴儿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对妇女的人数也做了大幅度缩减。在亚热带林莽中开荒这种极重体力劳动对妇女来说还是太过艰辛了,就算是本时空素来以吃苦耐劳的闽南农家女子也未必吃得消。
最终整个联队组成为八百三十五人。男女比为八二开;其中青壮年占85%,老人占5%,十六周岁以下少年儿童约为10%。其中二百七十一人为家庭户成员。
除去净化营挑来得难民,还有各部门分配来得归化民干部和技术人员二十人。
“……原本我想多选几个工匠,没想到工匠少得可怜,而且还算是‘统配人员’。我又是打报告,又是找人托关系,好不容易才分到几个。”
关山跃也很关心匠人的问题,忙问道:“弄了几个人?”
“两个木匠,三个铁匠,一个竹篾匠的……”
“这也太少了。”关山跃有些失望。
“的确太少了,而且还指定要闽南人,那就更稀罕了。所以我到这里来之后就办了个技能培训班。不给人咱就自己培训,又不是多难的事!”
李东田带着联队进驻青木堂农庄之后,安营扎寨,随后便开始“培训”计划。
他一口气成立了五个培训班,师资是从农业口、工业口和军事部门借来的。
一个是工匠培训班,里面又分为铁匠、木匠、泥水匠、竹篾匠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学习小组。由老师傅从愿意学艺或者心灵手巧的年青人当中选拔学习。这些算是未来的技术骨干。
第二个是纺织服装培训班,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妇女,学习内容主要是加工麻制品――台湾种不了棉花,但是类似野麻这样的天然纤维植物很多,可以用来生产加工,纺织成布。同时还传授服装裁剪缝纫、草鞋制作等等手艺。干农活对服装的损耗很大,要立足于自给自足。
第三个是渔猎培训班,从难民中选拔出一些体力好,反应敏捷,有渔猎经验的青壮年,传授渔猎技巧和使用南洋步枪的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清除开垦的周围的野兽,为移民增加肉食,另一方面也作为整个联队的基干民兵。李东田还专门请了远程勘探队的归化民勘探人员来讲授“野外生存技术”。在亚热带丛林和草地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如何设置陷阱,如何辨别有毒植物和可食用植物,如何发现蛇虫等有毒有害动物等等。
82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