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陈鹏宇问道,“为什么是木桶?”
“你都要去开发石油了,连这个典故都不知道?石油这东西最初是在美国产业化开采的。开采出来要运输怎么办?那时候即没有输油管也没有油罐车油轮。美国佬就用酿酒业的大桶装石油。这种桶是美标四十二加仑的容积。所以后来石油就沿用了‘桶’这个计数单位,”
“我们也没必要完全复刻这个,先不说这奇葩的美标四十二加仑的。至少我们可以不用木桶……”陈鹏宇说到这里的时候忽然不太自信起来了,别看金属油桶算不上什么高科技,但是要用到焊接,以元老院工业目前的能力来说难以上批量。
“照我的意见看,我们可以把桶的容量定为二百升的公制。至于桶本身,用木桶算是个可以接受的选择。毕竟在婆罗洲木材多得是。制桶工艺也很简单。我们可以搞个机械化的制桶厂。”
“也只好如此了。木桶的强度不行,用不了多少次。”
“用一次就够了。”秦西科对此早就有了算盘,“木桶的一大特点就是强度低,耐久度差,而且不易清洁。所以木桶可以按照一次性使用的标准来制造。这样不论是选材、加工都可以大幅度的简化。运到炼油厂卸掉原油之后,就地把油桶拆散,铁箍回收后送回油田的制桶厂重新利用,拆下来的桶板直接给工厂的锅炉当燃料用。”
“真有你的!”陈鹏宇说,“你怎么想出来的?”
“这种例子在工业上多得是。”秦西科说,“就说广东福建下南洋的商人好了。很多人造得船都是用廉价木材,也不事先干燥,造船更是粗制滥造。等到了南洋,就把船拆开卖木材卖铁钉……把所有东西都卖完,再搭别人的船回来。你看看这个成本意识。”
“如果这样的话,不如干脆就地提炼来得更省事。直接把成品运回来。”
“这个就要看企划院和工能委怎么决定了。炼油其实没什么难的。土炼油的厂子我见识过不少。浪费和污染是比较大,但是炼出煤油、汽油和柴油这些常见的油品一点不难--尤其是文莱的油品比国内的石油质量好多了。但是汽油这东西很难长途海运,搞不好直接就给你爆炸了。所以我估计还是会把油运回海南来炼。儋州不是建了个化工联合体吗?”
“听说文莱石油质量特别好,能直接在柴油机里用。”陈鹏宇说,“这样的话岂不是省事了很多很多。”
“要是这样反而费事了。”秦西科摇头,“轻质原油当然好。但是危险性也大多了。而且文莱石油也不全是轻质原油。确切的说只有苏门答腊和婆罗洲部分油井的芳香烃基原油可以直接作为原料油。多数油井出产的是以环烷烃为主并含较多芳香烃的混合基原油。缺点自然就是易燃易爆。以我们的航运水平开采了也很难运回来。”秦西科说,“炼油设备这一块,我们暂时不去管,先把目前钻井和基建用的设备搞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