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冬天不是很冷。借宿在校外同学家里,晚自习后更多是一个人步行折回。二十几分钟的路程,总是由那个粉色的Mp3陪着。
会在走出教室一刻将耳机塞上。头顶愈重的雾霭,脚下蹚起的浮尘,下水道的浓烟带着令人窒息的噎呛,裹挟着寒气,铺天盖地地给鼻孔输送辛辣或者冰凉。
到转盘路口,游鸿明的《白色恋人》恰恰结束。“为了要,遇见你,我连呼吸都反复练习”。彼时的我,多渴望能够遇着一个人,感受并且懂得那些莫名其妙的难过,没有嘲笑跟不解,何时何地,都会认真给予心思的倾听、给予情绪的纵容。到底,会不会得幸认识着这么一个人。
接下来由许嵩的《断桥残雪》做伴走完又一段路程,拐弯处是家卖炸食儿的小摊,簇拥的人群以及冒腾的热气给孤寂的心灵抹上几丝暖意。常常在感动之下走过,偶尔也会故作停留,给肚子捎带一支棒棒鸡或者炸香蕉。然后踏上那条叫做“太平街”的道儿。
不知为何,铭刻太平街的记忆是下着小雪的。陈楚生的《有没有人告诉你》浮在耳边,仰头,感受雪粒儿滑在鼻尖的凉意,瞬间就湿了眼眶。想,我为什么这么悲伤。
《玫瑰花的葬礼》总开始在踏进小区的那刻。“残朵停止呼吸,渗入大地,没人会注意”。听这声音仿佛在夜色中微弱地抽泣,于是心也跟着难过。不知别人的难过怎样,我的难过是携种坚硬的凉意的。
那些年所有的记忆锁定至此。如今依旧会在夜深十分翻出这几首歌来听,心情能够回归当初的境地,情愫一如既往着。丝毫不觉矫情跟做作,却是模糊看到正值那般年纪忧伤透彻的我。像寒殇所说:我想通过自己意识与情感的恍惚来道出一种不舍和留恋。
仅是对它们。
........
许多人说,你要跨过悲伤,走出你的世界,阳光起来。于此类言语,只觉似斜门撂角,各色碍眼。“要”?呵、这样一个字眼,是命令,或是居高临下地教导?依旧稍感陌生,便会在他们的笑声中,很孤独地站着,不知自己该不该笑。一个人,没有避开集体的失落,没有孤雁单飞的寂寥,显得难以融洽的生硬。
大一写作课的第一篇文,以这样的句子开了头:我渴望理解。不曾想到,却是这么一篇自我的倾诉,引来他们认真的掌声。想来,那怎样都算不得一所好的大学,却是被我喜爱跟眷恋着的;所学专业在后来寻不得一份所谓好的工作,却是我重来一次还会去选择的。
不多参与集体活动,更很少跟他人言语,同宿舍及一两个至好的朋友便几乎是全部的交际。可未觉遗憾。于班级不曾排斥。汉语那群孩子,不似播音班会妆扮,没有旅游班能健谈,却持份与生俱来的气质,安静、乖巧、可爱、善感。文字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专属。所以,该是庆幸了对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