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长安城内能堪大任,又能被调动的将校就这么几个。
不用刘弘基的话,就没什么人用了。
总不能调谢叔方去吧?
谢叔方要是去了萧关,谁来镇守长安城?
总不能指望李神通吧?
李神通要是能指望的上的话,李渊当初也不会派李孝恭去征讨江南。
所以,李元吉即便是不放心刘弘基,也不得不用他,不过,为了避免他出什么幺蛾子,还得往里面掺沙子。
在解决不掉曹旦这颗金刚砂的情况下,他就算是想闹幺蛾子也不行。
写完了第六份文书,李元吉就果断收手了,不敢再往下写了,再往下写的话,朝堂上的百官就该惶恐不安的担心他是不是要将朝堂上的百官换一茬了。
李纲、陈叔达、萧瑀、裴矩等一众他刚安抚下去的老臣,也该跑到他面前来撂挑子了。
“传去门下省,让门下省照书直发!”
李元吉将六份文书晾干了以后,收集在一起,交给了守在门口的宦官,让其送去了门下省。
像是这种官职上的调动,不牵扯到制诏的,不需要经过中书省,直接可以送到门下省,由门下省核准以后,拟旨即发。
这一类旨意的开头,都是以‘门下’二字开头。
像是后世影视剧中的那些‘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眼,根本不会出现在这种旨意中。
你都‘诏曰’了,那显然是诏书。
是皇帝口述,中书省起草并且代为宣读的旨意。
而这一类旨意,基本上都是用在封高爵、立太子、大赦天下等等大事情上。
属于要明发邸报、昭告天下,让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的旨意。
官职调动根本用不上这种旨意,也没办法用这种旨意。
你总不可能调整一次官职,升调一次官职,就昭告一次天下吧?
那像回事吗?
朝堂再下发其他重要大事的旨意的时候,还有威信可言吗?
更关键的是,一些行军打仗期间的官职调动牵扯到一定的军事机密,你全部昭告天下了,还打个锤子仗。
人家敌人都不需要派遣探子探听消息,只需要派人收集起所有昭告天下的文书,就能知道你把谁派到了什么地方,担任着什么样的军事重任。
对症下药之下,能打的你哭爹喊娘。
“殿下,臣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了……”
在门口的宦官拿着六份文书离开以后,权旭一脸尴尬的开口。
他在静下心来以后,稍微想了一下,就明白了李元吉调他去函谷关的目的。
一时间有些臊得慌。
他自诩聪明过人,可函谷关的事情还要李元吉惊醒了他以后,他才能静下心去想。
这让他觉得有点没脸见人。
李元吉恨铁不成钢的道:“想明白了就好,以后别动不动就胡思乱想,多把你的心思用在正事上,远比把心思用在我身上要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