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宽达两三里的狭长战场之上,两军渐渐靠近。
阿瓦王很快意思到了,双方军队很难展开,最少缅甸军的军队不可能完成展开的。
要知道缅甸军队正在行军之中,前锋与后卫相距近十里。
十里并不是一个很远的距离。
但是在战事之中,却可能是一个永远也到达不了的距离。
阿瓦王立即传令道:“让后军暂且押后,让象兵先过来。立即马上。”
虽然象兵有很多弱点,但是在缅甸依然是最主要的作战兵种,甚至缅甸人衡量国力,都要算有多少象兵,就好像春秋战国时期,算每一个国家有多少战车一样。
只是象兵负重能力强,阿瓦王身边有一些象兵护卫以外,其他象兵都在后军,负责转运物资。
就在阿瓦王正在调兵布阵的时候,汪直也在调整自己的部属。
此刻,汪直已经将自己手中的筹码用到了极致。
手中两万明军,千余骑兵,还有汪直身边百余护卫,再加上白古与东吁两部加起来大概有万余人。
汪直不可能将决定战争胜负的希望放在东吁与白古两部。
在汪直看来,这两部军队,不过是一个摇旗呐喊的角色。如果这两个小邦能打赢缅甸,也不会被打压着向大明靠拢了。
所以汪直给他们安排的事情,也是摇旗呐喊的事情,就是在大军之后,不住的运动,掀起狼烟,让对方觉得,明军的主力在此。
事实上,这种摇旗呐喊的任务他们完成的很好。
让阿瓦王根本没有发现,他面对的区区两万明军。
当然了,前锋急速崩溃也给了阿瓦王错觉。
阿瓦王在麓川之战对阵的军队都是地方军队,不管是云南本地军队,还是交趾的军队,都不是京营序列的军队。
打的战事也不是正规的阵战。
所以,他对明军京营的实力到底是什么样子,其实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
所以在他心中,前锋之所以败的这么惨,定然是遇见数倍于他的明军进攻,而不是别同等数量甚至还要少一点的明军,一触即溃。
所以,阿瓦王面对明军显示出持重的态度。如果他知道明军主力只有两万,绝对不会这
样做的。
定然会发挥数量优势,一波一波的对战,不给明军喘息之机。
这也正中汪直下怀。
虽然刚刚一战之中,出力最大的是骑兵。步卒其实并没有多辛苦,甚至比不上训练辛苦。但是这一场大战,才刚刚开始。
毕竟敌众我寡,说不定要打成什么样子。
而战士们的体力,就是现代战争之中的油料,要时时刻刻注意。
汪直正好让军队稍稍休息一会儿,回回气,当然这个时候他也不会浪费,他叫来白古一边的军官,如此如此的交代几句。
这个军官心领神会,立即答应下来,随即骑着一匹马,来到两军阵前,用缅甸语大声呼喊道:“我是阿瓦守军之一,阿瓦城已经被攻破了,大明太子派遣爪哇伯带来十万大军北征,云南明军已经立追过来了,二十万大军合围于此,尔等败局已定,数数投降,大明太子宽大为怀,还能放过你们,否则---------”
他话音未落,却见一支利箭越过空间,射中此人的喉头,立即将这个人给射死了。
但是即便如此,给缅甸军队士气带来极大的打击。
阿瓦王知道,这个人是假的。
原因很简单,就好像汉语有口音一般,缅甸话也是有不同口音的,这个人的话根本不是阿瓦本地口音。
一听都知道是假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分辨能力的。
特别是军中大多少人都是阿瓦人,即便是流言,也不是短时间能辟谣的。
汪直第一招就是攻心,瓦解对方军心士气。
阿瓦王本想从后面调过来足够的军队,然后再进攻,但是此刻他却是不能忍下去了。
面对谣言,辟谣是没有用的,最少现在是没有用的。
阿瓦王只能让下面的士卒没有时间多想。
那就是立即让他们上战场。
战争这一件事情,想得越少的人,才能从战争之中活下来,越是胡思乱想的人,越不容易从战争之中活下来。
毕竟生死之间,是最容不得分心的时候。
不管,阿瓦王愿意不愿意,都要这样做。
汪直看缅甸军阵动了,他眉头微微一挑,暗道:“好。”
火器时代,大多少时候是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的。汪直军队少,想要发挥出最大的效率,不应该是进攻,而是想办法引敌人来攻。
他放出谣言,只是想拖延一会时间,却不想对方却坐不住了。
这对汪直来说,是意外之喜。
汪直立即下令各部变阵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