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将军都是死人堆里滚爬过来的人,早看惯了生死,伤疤缈目在他们眼里更是寻常小事,所以也不觉得他有什么异样。可他把眼罩一摘,三个人都是神情一滞,目光和他一对,霎时间仿佛连呼吸都粗重了几分,身不由己便急忙掉转避开。
商成自己却不自觉,放下衣角,一手握着眼罩,一手慢慢捋着箍绳,沉吟着说道:“我还是觉得向东比较好。虽然说三次试探,东边的敌人防守层次很分明,抵抗也很顽强,而且根据军报,最近几天敌人在东边有大量增兵的迹象,似乎敌人也在加意地提防我们向东走。这一切都说明,从东边突围的难处不会比南边小。一一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反过来思考这事呢?首先,敌人为什么怕咱们向东?按道理说,东边有易守难攻的白狼山口,他们根本不需要再在这个方向上布置重兵。敌人甚至可以只驻扎少量的队伍,防着咱们从东面出去绕道突击南边,就足够了。可他们偏偏要派明显是多余的队伍过来一一为什么?”
几个将军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商成的疑问,在之前的几次军务会议上也被人提出来反复讨论过,也有人判断,这多半是因为杨度的右路军已经威胁到突竭茨的后方,这时候大军应该尽快向东突围,和右路军合兵一处,一面扼守白狼山口,一面迅速东近击溃突竭茨山左四部,打通回赵地的通道。但是这样做无疑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一一向东撤退,路程会增加一倍以上,行军的时间也会拖得更久,没有粮草支应的话,大军能不能够顺利回去?假如中途断粮,大军会不会出现崩溃?假如和山左四部的战事不利,又会不会影响到已经浮动的军心?
商成虽然觉得向南走绝对算不上是最佳方案,可他也觉得将军们的考虑并没有错一一他是以一个校尉的眼光来看这次突围的,而不是通盘考虑整个大军的行动,从这一点来说,他认为对的计划,说不定就是错的。不过他也知道,短时间之内,在适应自己的军司马身份之前,自己是不可能站到几位将军们的位置上来考虑这些牵涉到更多人的大范围问题的。
他把自己的思路转到即将到来的突围上。
他问郭表:“在行动之前,我可不可以以旅为单位,再组织两三次向南的进攻?我需要通过实战了解我的兵,也希望通过这些进攻试探出敌人的弱点。”
郭表同意商成的想法。不过他也告诉商成,这种骚扰试探性质的进攻既不能太频繁,也不能太坚决,而且在突围开始前的最后三天里,必须停止一切行动,因为无论如何都不能引起敌人的警觉。郭表还表示,假如商成在这几天里遇见什么困难,无论是人事指挥队伍调度上的困难,还是后勤补给上的困难,他随时都可以提出来,行营会尽量为他解决。
这样就太好了!他刚刚还在为自己这个光杆司令发愁哩!
商成立刻提出,他要那二三十个他从西马直带出来的人,包括那十几个诃查根。
郭表立刻就吩咐人去把这桩小事办了,这些人都划到燕山卫中军里。
郭表指着几盆子凉了的肉汤和麦饼,对商成说:“不急,咱们边吃边谈。你有什么要求和想法,都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