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个选择,就是孤注一掷,只要拿下潼关,关中震动,人心大乱,那些左右摇摆的家族会彻底放弃宇文氏,大局定矣。
尉迟敬详细了解过如今军营中存粮情况,己方凭借存粮,大概还能撑上十余日,那么只要在这期间攻破潼关,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
即便刚攻下潼关就断粮也没关系,因为靠着风陵津河桥,还能往南岸输送一些粮草,而风陵津距上游蒲津,虽然相互间隔着一座大山,却不到百里距离。
蒲津友军派船向下游潼关输送粮草,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如果是别的将领,尉迟敬会担心对方使坏,为了争功故意卡粮食,让他因为缺粮无法继续进军,但现在是兄长坐镇蒲津,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
所以,攻克潼关在即,你们让我撤军?
尉迟敬着眼于全局,希望抓住战机尽快攻克潼关,绝不给宇文氏以喘息的机会,所以即便己方损失大些都无所谓,他可是想得很明白,家族内部的隔阂日后再说,先把外部敌人干掉才是最要紧的。
当年的尔朱家族,在强敌高欢还没解决之前就勾心斗角,后果就是诸尔朱氏子弟各自拥兵观望、一盘散沙,被对方逐个击破,然后一个都跑不掉。
尉迟敬不想自家重蹈覆辙,故而要以大局为重,他就算损失惨重,但兄长尉迟勤坐拥并州精锐,不怕被王家人趁虚而入。
蜀太妃王氏不光偏心自己所出两个儿子,也偏心娘家人,尉迟氏的儿郎辛辛苦苦打下基业,居然让碌碌无为的王氏子弟沾了许多光。
尉迟敬和兄长一样咽不下这口气,迟早要算账,但不是现在。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尉迟敬力排众议,选择兵行险着,赶在断粮之前攻破潼关,不过他也采纳了将领们的建议,新建浮桥以防万一,然后派兵到弘农,防止事态恶化。
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增兵小关,与此同时加紧正面攻打潼关,争取早日攻破这个关中门户,给宇文氏以致命一击。
一扫怒火中烧的心情,尉迟敬很快便做完了部署,待得众将散去,他写了一封信,让心腹送去蒲津,尉迟敬刚得知弘农失守的消息,就派人赶去蒲津通报,而现在,他还要和兄长商量一些关键的事情。
局势发展到现在,有一件事出乎尉迟勤、尉迟敬的意料之外,那就是他们的侄女婿、西阳王宇文温,从遥远的岭表赶回来,居然成了搅局者,导致局势失控。
然而宇文温在某个方向的英勇表现,无法扭转宇文氏的全局劣势,尉迟敬打算和尉迟勤商量一下,攻入关中后该如何分兵,以便尽早稳定关中局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