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乾的官吏,是要能给百姓办实事,能解决百姓实际问题的,而不是会写些八股骈文的夫子先生!
不要光想着当官光宗耀祖,大乾的官吏待遇高福利好,你得能帮国家分忧,替百姓谋福利!
你们只不过比上过扫盲班的那些人多认识几个字,多会背几首诗,多知道一些典故罢了,至于算学、理化甚至还不如他们!
看你们一个个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不能治天下武不能上战场,天天就知道子曰诗云,还要来请谏?
想要当大乾的官,统统给我报个补习班好好学习准备考试去!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一人买一套教科书,回去好好读书!”
一群读书人被张石川喷得一无是处,一个个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纵然有不满也不敢再和张石川争辩了。
“行了,都下去吧,顺便把今天我说的话都告诉你们那些同窗同年们,想当官,就按规定的来。”张石川起身往后头走了。
一群读书人耷拉着脑袋走出了王府。
“乾王这是有辱斯文!”出了府门,有人小声说道。
“是啊,自大汉以来历朝历代哪个不是以儒学治国……”
“行了,现在在这发什么牢骚?乾王都说了,想出仕就得考试,有这功夫还不如赶紧买书去呢!
别到时候让那群疍民、金门人一个个当了官,那可就是我们这群孔孟门徒人最大的耻辱了。”
“是啊,乾王说得对,咱们大乾毕竟不是前明和满清,不管是律法、税法还是其他的东西都和以前大不同了,若是再拿着前朝的学问来做本朝的官,只怕难以胜任啊……”
而张石川回到内宅也是有些郁闷。他本以为科举改革不过是新出一套卷子,然后按分数取材就可以了。现在看来,要改变这些古代知识分子的固化思想并没有那么简单啊。
光靠着这二年来的造神计划,百姓确实是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了,可是这些读书人一旦发现科举改革损坏了他们自身的利益马上就坐不住了。
他们不能失去自己的清高,不甘心和那些农户、匠人为伍,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的。
“哥!又发什么愁呢?”赵娥看着张石川端着茶水半天不喝在那发愣随口问道。
“还不是这群读书人!”张石川回过神来说道。
“就是今天来王府闹事这群人啊?轰出去不就得了!现在商贾和百姓都老老实实的,就他们这群酸儒事儿多!”
“哈哈,不行啊,这群人虽然酸了点,治理国家还真少不了他们。只不过他们现在是学偏了。
毕竟儒家思想在中国统治了两千年了,别说汉族,就是元、满占了中国后都知道尊崇儒家。”
“那……就让他们也都当疍民去!你不是说刚到琼州府的时候想让疍民上岸劳作,就是这群读书人站出来反对吗,后来你打发了几个挑头闹事的去当了一个月的疍民不准他们上岸,一个月后他们不都老老实实的了吗?”
张石川一愣,然后脑子里突然冒出四个大字来: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娥啊娥,你咋这聪明呢!”张石川兴奋地拉过赵娥就在她的脸上狠狠亲了一口。
“哎呀干嘛,一惊一乍的!哎,你又干嘛去?”
“我去找板桥和老夏,娥你先睡吧!”张石川已经一溜烟的跑了。
“切!什么事儿不能明天再说!这么大晚上的!早知道就不帮着你出主意,让你愁死!”赵娥不满的撇撇嘴说道。
第二天,大乾报上的头版刊出一篇文章——《关于科举改革的一点反省》,文章的署名居然是乾王张石川。
文章里张石川反思了废除八股的鲁莽行为,还表示三个月后的开科仍旧会有八股文,会占一定比例的分数,同时各种税法、律法也不再是必考科目,而是更加细化,想当税吏的考税法,想当法吏的考刑律等等。
除此之外文章还充分肯定了读书人的崇高地位、高尚情操。敢谏敢言,一心为民等等的大帽子纷纷扣向了他们。
读书人纷纷拿着报纸议论纷纷,一边称颂乾王殿下的纳谏如流英明神武,一边提自己昨天的争斗取得的辉煌战果窃喜不已。
新的科举有了八股文,那些只上过两年扫盲班的粗人就完全不能和他们相比了,八股这门高深的学问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那得熟读四书五经!
他们懂得如何破题吗?知道怎么承题、起讲?肚子里又能有几个典故可引?到最后当官的还得是我们这些饱读诗书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