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也有通过各种关系、扒了陈县令和曹森的老底。
就想知道他俩是不是受过晏旭的重礼。
可查来查去,陈县令的底子比这些人的脸还干净。
曹森呢?
不仅很多百姓在说曹森的好话。
还反被这些人给查到:曹森的两个嫡亲儿子、死于西南侯府之手。
这不是妥妥的大冤家、大死仇吗?
这曹森就绝不可能为晏旭的成绩做假。
倒是因着这些人的东查西查,陈县令的清廉之名、和曹森的爱民之名,传到了京城。
吏部报批、陛下核准,陈县令升任提州知府。
曹森也升了一级,要被调进京城。
吓得曹森连夜上表辞升,表示要坚决地守在百姓们生活的第一线,绝不离开绵州半步。
曹森可记得清楚:只要西南侯不倒,他就永远不能离开绵州。
而皇上在听说他的辞升之后,对于这样的官员、甚感欣慰,下旨表彰。
殊不知曹森哭晕在茅厕,又恨晏旭恨到心肝儿尖尖之上。
但他也不敢说晏旭一个字的坏话,对外还得夸,夸到他自己都感觉找不着脸皮的地步。
开县县学的夫子们有被问到。
他们什么也没说,只鼓励县学里的学子们、抄起扫帚将那些人给打得满街乱蹿。
新上任的开县县令,只当作什么都没有看到。
而万俊彥也有被人问到。
但他只摇头说不知道、不清楚。
到最后,不知怎么的,晏旭在县试时的试卷被流出。
明显逐步成长的笔迹、类似的文风,终于让质疑声小了一些、支持的声音多了一些。
可仍然有人兴风作浪。
朝中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文臣,理直气壮、坚定无比地表达了他们对晏旭成绩的不相信。
“一个八岁的孩子、连私塾都没有过一日的孩子,竟然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绝不可能!”
因着他们的位高权重,便让他们的话更被人多信了五分。
哪怕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晏旭平日里所习之字、摆在了大家的眼前。
太多的人也只愿意相信他们想要相信的。
也只想要求得他们想要的一个结果。
质疑声就这样再次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几乎已达到了一个群情汹涌的地步。
这些质疑晏旭的人,都特别特别同情杨良华。
觉得杨良华被剽窃了还一声不吭。
至于朱高峰……?
四大才子已变为了三大才子,朱高峰不知去向。
书子们也不关心这个,他们的注意力只在晏旭身上。
之后商量出一个办法。
纷纷上书请求:请某位、或者某几位足以代表当朝文学地位的大儒、重臣,当众考校晏旭。
请陛下是不可能的。
晏旭才是个小秀才而已。
而朝中众文臣,尽管对晏旭能作出源根论也颇有怀疑,但也都自重身份,不愿意搅和进这样的事情中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