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然,这背水一战的主人公另有其人,正是韩信。
这背水一战,也是韩信自陈仓之战后指挥的第二场大型战役。
当时的彭城之战,汉军大败,刘邦一路逃跑至荥阳,彼时韩信刚刚打扫完关中战场,赶紧前来增援。
为了避开锋芒毕露的楚军,他提出了开辟北方战场的计划。
在韩信的带领下,汉军先后攻灭了魏国,代国,然后大军囤积在井陉,准备翻越太行山,去攻打赵国。
赵王派陈馀带二十万人在井陉以东驻扎,以逸待劳,就等着韩信出来。
因为井陉这个地方,非常的特殊,他是太行山中的一条小道,最窄的地方,只能走过一辆兵车。
但是,这个地方,也是从山西到河北最常走的一条道路。
韩信明白,一旦他带大军出去,肯定是被赵国大军伏击,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苦思冥想之后,韩信做了如下安排。第一,派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部队,秘密出井陉后埋伏在大山中。
他们的任务是等到赵国大军倾巢出动后,攻占他们的大本营,然后追着赵军的屁股打。
第二,他命令汉军渡过绵水,摆开阵型,形成了背水作战的态势。
背水作战乃是兵家大忌,对面的陈馀看见后对他的下属笑道,“韩信也不过如此,竟然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随即下令全军出击,准备剿杀所有汉军。
殊不知韩信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赵军出动后,韩信故意且战且退,慢慢的退到了绵水的东岸。
因为是背水一战,汉军士兵全都做好了必死的觉悟,打起仗来个个都悍不畏死,异常凶猛。
就在此时,提前埋伏的两千汉军骑兵突然发动进攻,攻占了赵军大本营。并在城头插上了汉军的旗帜。
赵军都以为是赵国沦陷,军心动摇,战斗力迅速下降。看到骑兵得手后,韩信马上调整战术,开始反冲锋一举歼灭了赵军。
这一战韩信大败二十万赵**队,擒杀赵王歇及主将陈余,算是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半渡而击指的是潍水之战,这一战发生在井陉之战的同年。
韩信在奉命与齐楚联军作战时,充分利用地理条件,预判并利用了潍水的涨落规律。
他在潍水上游设伏,待齐楚联军过河至一半时突然打开水闸,用洪水冲击敌军,使他们陷入混乱之中。
然后发动猛烈攻击,以多胜少,成功击败了原本数量占优的联军。
韩信指挥的第三场大型战役就是我们熟知的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了。
也正是因为彭城之战的惨败,刘邦知道自己不是指挥打仗那块料,索性就将手中的大军全权委托给了韩信。
高帝五年,从天下大势来讲,项羽已经失败了,他和他的主力被刘邦几十万人包围在了垓下。
韩信负责指挥所有汉军,要按照一般的统帅的做法,必定要强攻楚军,双方来个两败俱伤,反正楚军必败,结果总是胜利的。
可韩信并没有选择两方正面决战,因为那样就算胜了也是惨胜。
因为汉军内有很多楚国人,他令楚国人主唱,其他国家的人辅助着唱,一齐唱起了楚国民间的歌谣。
这其实是一场心理战,项羽在包围圈里听到了四面的楚歌,心里顿时就慌了。
认为他被包围这几个月,楚国已经被全境占领了吗。
要不然为何汉军里有那么多楚国人,也就失了抵抗之心。
楚军将士听了歌,思乡心切,也跟着唱了起来,他们心里的想法和项羽差不多。
到了这种时候,项羽已经无法鼓励楚军继续作战了,他若还要坚持抵抗,搞不好楚军要哗变。
于是项羽就带着八百骑兵突围了,逃到最后,身边就只剩了二十几人,最后自刎于乌江。
这一战原本汉军要与十万楚军作战,韩信略施小计,就让项羽放弃了大军,汉军只打败了项羽身边二十几个骑兵,就赢得了战斗,俘虏了那十万楚军。
其他战斗就不多说了,自韩信拜将之后,一生打了七十余场仗,战必胜,攻必克,从无败绩,被赞誉为兵仙,也是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