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可供投宿,但主要是接待来往公事驿卒,但也兼私宿,条件更好一些,价格更贵。
陈淮生选了私宿,都回来了,不委屈自己。
经营驿站的一看就知道是个老道种,五十开外,但陈淮生印象中六年前自己在这里投宿时不是此人。
挨着驿站的是一家草药铺兼矿铺,一家茶肆兼炊店。
还好茶肆兼炊店的老板没换,还是罗汉堡周家的周春平,陈淮生有印象,就是不知道对方对自己还有没有印象了。
“周三哥,还在忙?”
靠着柜台,陈淮生很随意地抓起柜台上一把落花生,剥了一颗丢入嘴里。
“你是……”被唤作周春平的灰袍男子讶然地看着这个陌生的青年。
他记忆力很好,基本上过往商旅他都印象,但对这个方面大耳剑眉朗目的青年却没有了印象。
竹沟关是固镇与曹集镇交界地带,两镇有些头面的家族都会在这里落足扎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无论大小深浅。
以固镇为例,每年都要走出二三十个道种,其中先天道种也能有六七个,但真正能悟道入道的一个不到。
陈淮生所知的二十年中,大概固镇子弟入道的也就只有五六个吧,都再没有回固镇,都去了大都市打拼,最不济也要落足县城里。
县城镇甸里的大家族就无法称之为世家了,也就是一个姓氏的宗族,在某村某寨凡人占据多数罢了。
乡间这种大姓也有很强的势力,但这仅止于凡俗人而言。
如果这个家族能时不时出一个道种,甚至也还有那么一两个悟道入道的子弟,哪怕没有回乡,也能称之为乡野豪门了。
比如元宝寨的陈氏,也是大姓。
元宝寨近六百户四千人,陈姓大概有百户左右七百余人。
但陈氏近二十年道种出过六个,一个就是陈淮生,但从未有人入道。
但罗汉堡周家情况不一样。
罗汉堡八百多户四千多人,周家占据三分之一,而且周家近二十年道种起码出了十来个,两人入道,其中一人就是凌云宗弟子。
“我是元宝寨陈淮生,六年前出门游历求道,在这里住了一晚,你还鼓励去汴京、洛邑和江陵去看看呢。”
陈淮生满脸笑容,只是眉目间的沉郁落在周春平这种每天都要面对无数人的角色眼中,自然就能揣摩出一二来。
“是么?元宝寨陈家?我有点儿印象了。现在回来了?平平安安回来就好,年轻时候出去闯荡见识一番就好,回乡来踏踏实实做点儿事情才是正经,……”
说实话,他对陈淮生没啥印象了。
每年每天过往这里的人太多了,除非能让他有深刻印象的,其他的顶多也就是眼熟而已。
这里地处固镇和曹集镇的咽喉要地,大多数要进出山的人都会选择在竹沟关歇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