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一个流言,其实是两个,只不过互相有一定的关联,都是和之前那一战有关。
第一个流言是说“上阳军是故意牺牲仆从军,把仆从军当成炮灰”。
这个流言是真是假,那就见仁见智了。仆从军的地位,没有本土军高是一定的,总不能奢求比本土军更高的地位吧?当事人也不会太较真。
说是在战事吃紧的时候,被迫选择牺牲的时候,选择牺牲仆从军,这没话说。可说故意把仆从军当成炮灰,故意牺牲,那就很是荒诞了。
仆从军不是强迫来的,不是二等公民。只要和仆从军处好关系,时机来的时候,融入本土军,所在的占领地,就能成为兵源地。
北策府是和平吞下赵国和郎国的,若不是北策府兵源地太少,选了直接募入北策军,赵国和郎国的原本部分军队也就相当北策府的仆从军了。
这个流言,其实很不靠谱。
反而是第二个流言,让很多人相信,并且感到困扰。
“傅希文是故意不去救援,坐视那三十万大军被包围”。
这个流言的可靠程度其实很高。凡是有一定军事素养的将领,能判断这个说法,八成是真的。
当时的战场态势,如果全力救援,分分钟就会把整个上阳军拖下泥潭。作为大统帅,为了保全二百万大军,放弃三十万,真的不算什么。
越简单的谣言,就越致命,越无法分辨。北衙细作放的谣言,显然深得精髓。
短短几天,这流言很快自动发展,演变出很多旁枝末节。
被包围的两路大军分别是两名老将在主持。傅希文的年纪虽然不小,却是代表上阳军中新兴势力,于是就诞生了傅希文剪除老将势力的相关耀眼。
凡是暗中流传着,无不言之凿凿的说傅希文是剪除老将势力。
要命的是,大会战前,傅希文本不太满意这两名老将做这两个精锐军团的督帅,这是众所周知的。
两名老将惨遭包围之后,灰头土脸的被武帝抢救回来。傅希文没有太过怪罪,可这两位督帅老将,却是自觉颜面无光,自动引咎,转入后勤系统。
前前后后的所有,似乎一点一滴的印证这个流言的真实性。
傅希文就是长了一百张嘴,也分辨不过来。实际上,他就是这么想,就是这么打算的,牺牲三十万,保全二百万,这是任何一个大统帅都会做的选择题。
他没法辩白,他不会主动去说自己是这么干的,但也不可能扯谎说自己不是这么干的。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
北唐军攻势不紧不慢,傅希文吃亏后也不敢大意。他知晓这个流言的时候,流言已经传播开了。
是北衙!傅希文怔住,一霎就知晓流言来源了。他不屑,也无心去辩白,淡淡道:“不必理会。”一顿,他笑笑:“既然有流言了,那就再多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