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朗的天》是曹禺中年的一部话剧作品,也被公认为是曹禺的失败之作。
《明朗的天》与潮流贴的很紧,当时一片好评。但曹禺写的很痛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愿意写,但没有办法。”几十年后,评论反转。
在曹禺晚年的时候,他枕边经常放着一本《托尔斯泰评传》。那时候,他有野心,有条件,他也相信自己有才华,还想写出好的优秀的作品,但他已经老了,笔已经钝了,写出的文字都是死的,再也没有早年写《雷雨》时的灵动与澎湃。他只能徒呼奈何!
有些人三十岁就死了,只是等到八十岁才被埋葬。
用这句来形容生命长寿而才华早夭的曹禺,虽然刻薄,却很贴切。
何叔当年读书的时候,看到曹禺的这番经历很是感叹,总觉得今时今日有那多说话的地方,有那么多传播的途径,有那么多可爱的读者,总应该更好些,只是时过境迁,很多人不肯宏大叙事,不想肩负重任而已。后来书荒,自己也尝试着写点东西发在网上,虽然不火,但承蒙部分书友青眼,总还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