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礼部奏名进士入殿,给进士们定名次的最后一场考试——殿试,正式开始。
这次科举,因为三个少年的参加,朝野瞩目。
王彦弼是徐国长公主之子,陈梧是陈昭明和苏小妹之子,漏勺是苏油之子。
三人都是早得恩荫,除了带着将作监、军器监的实务,还是高滔滔特旨奉陪官家的三个伴读。
因此这次科举,不但事关三家,还干系到太皇太后的眼光问题。
为了防止舞弊,这次试官的选举可把吕大防和刘挚为难死了。
苏门学阀势力堪称恐怖,义理、文章、诗赋,理工,天下独步。几乎满大宋提得上名号的学者,都和苏门关系匪浅。
偌大一个翰林院,竟然找不出跟苏家没有关系的学士来提举!
最终定下的人选,乃是许将和刘奉世。
刘奉世虽然和苏轼等人交情不错,但是他是经学和史学大家,与苏门学阀的学术交集最小,除了贡献出墨庄的书籍给可贞堂翻刻,与苏油也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许将资格也不错,是状元出身,对理工之学也不陌生,当年复原仪象台,还是苏油借人家收藏的仪器才破解关窍。
不过那已经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但是高滔滔不太同意,将吕大防和刘挚召至殿中问道:“最近因为宁夏三路问题,许将被苏辙弹劾,且许将才从尚书右丞去职,这个合不合适啊?”
吕大防只好说道:“臣等遍择翰林,唯使二人,方能平息众议。”
刘挚也说道:“因为三位公子的举事,朝野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之前的开封府试,三人名次太高,士子们以为邓润甫出题过难,有些议论。”
“之后礼部试,三位公子依旧高中,士子们又以为梁焘出题过易,依旧有议论。”
高滔滔不禁失笑:“这却太没道理了吧?合着非要让仨孩子落榜,方才趁了他们的愿?”
吕大防躬身道:“我朝科甲极重,臣等想来想去,唯有许将出马,方可止议。”
高滔滔有些不悦:“你们只想着对士子们有交代,却没有想过对三个孩子公不公平?许将才被苏辙弹劾去职,能保他不挟私怨?”
刘挚说道:“许将乃嘉佑八年状元,文武双全,廉洁奉公。苏辙弹劾他,是因新军调动一事,之前都省联席会议已然决意通过,许将在场,也表示了同意,事后却又以为不妥,奏请太皇太后缓行。”
“如其当时不合,就不该同意,之后以为未妥,亦当先请两省,苏辙弹劾,并没有错。”
“而许将后来反对的理由,是认为两军互调五千里,诸多难明,可能导致变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于今看来,其实是许将自己多虑了,故而上书自请解去省职。”
“苏辙的弹劾,当时太皇太后是留中了的,故而许将也不是因苏辙弹劾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