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工业产量上规模化后所带来钢铁之力现实和长远加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多少火药所代表的,足以粉碎城堡和骑士的化学能力量。
要知道,如今光是广府附近的南海县一地的铁制品月产量,就达到了一千一百四十万斤;其中又有各色钢料、钢锭的产出两百七十八万斤;光是这部分所打造成的各色军械成品,就足以武装一个满编标准军序还绰绰有余。
此外,在其他地方的桂州、连州、邵州、郴州、潭州、衡州、鄂州、洪州等地征收和接管的制铁所,大概也有百万斤到数百万斤的月产量不等;
只是在成色和工艺上就略输南海县一筹,而只有很少部分能够作为合格的军工材料了,而主要面向要求不那么高,讲求生产成本低廉的民用市场和内部供销体系。
毕竟虽然太平军在各地推广改造和兴建各种水力工场、作坊,但是还是不免残留了大量的手工业因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不是什么地方都似乎建造水力传动机构的。
而且就算是水力工场同样也会受到四季潮汐涨落的因素影响,而不得不在枯水期招募大量的人手,或是借助畜力来把持足够的开工规模。
至少在初级工业孵化器的关键节点之一,使用煤炭等植物化石燃料的蒸汽机科技,被完全攀升出来之前,就只能这样因陋就简的半机械半手工化了。
因此,这些产量加在一起在这个时代看起来似乎很多;但是换算成后世的吨位就显得有些可怜了,甚至就连政府整顿关闭的六七十年代“五小工业”的产能之一都远不如。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工场和矿山,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体系之外,吸收和容纳了大量社会闲余劳动力,一方面减低了社会治安地维持成本;
另一方面也是在培养和维持了一大批,通过集体生活和生产协作的磨合,具有一定军事动员基础和组织度的潜在兵员。而从其中逐步选拔出来的技术工人,更是产业升级换代必不可少量变到质变的基数条件。
不过,好在原始蒸汽机的基本三大要素:高热值的燃料来源(交州露天煤田),足够强度的管道和轴承材料(南海锻钢),以及耐热耐腐蚀的密封手段(杜仲胶和棕榈、剑麻纤维);目前都已经在实验室条件下初见端倪了。
因此距离实验成型到投入运用的样品,也只是剩下不断试错和测算出最大权衡的亢余量,最终得出最佳配比和设计方案的漫长过程了。
因此,眼下的时间不是去参合北边那些乱事,而是先把或其科技树点齐全了,做好军事装备和战术升级换代的准备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