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魏元忠倒并不是在纯粹地拍自己小舅子的马屁,而是就狄仁杰现在这般年纪,就已然有了如此见识与认知,确实是非同一般。至少他魏元忠在狄仁杰这个年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懵懂少年,根本就瞧看不出太多的异常。
这大概就是天赋了吧,早就听人提起过,说是狄公知逊膝下出了一位神童幼子,自幼聪慧敏锐,事事见识独道,年纪轻轻就考取了明经及弟,身负功名。
小的时候,魏元忠并没有瞧出狄仁杰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但是现在,他却是有了切身的体会。这个小子眼明、心明,行事有度,处事有方,确实是个人才,将来或许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听闻废太子李承乾,半载之前被圣上发配到了黔州一地,不会就是在这涪川县吧?”
在距离李府正门还有二十米左右的距离时,狄仁杰停住身形,扭头向魏元忠看来:“而晋阳公主不久前似乎也已到了黔州地域,且不曾有离开的消息,此刻是不是也在这座府坻之中?”
竟然真的猜到了,而且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魏元忠这一次是真的要对这个小舅子刮目相看了,仅凭一点点推论,竟然这么快就联想到了废太子李承乾的身上,确实很了不起。
魏元忠没有隐瞒,轻轻点头。
废太子的身份现在涪川已算不得是什么秘密,经过上次上山礼佛一事,晋阳公主与李丰之间的关系早已闹得满城风雨,有心人只要稍一打听就会知道具体的情况。
况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李丰的情况堪忧,涪川县衙这次如此大张旗鼓地搞事情,肯定是李承乾又犯了什么事儿,或者说是又有什么人想要来找他的麻烦。
魏元忠现在独身一人,除了一个国子监生的身份之外,没有一点儿助力,与狄仁杰坦白,也是存了一分要借助他们狄家在夔州与黔州两地的影响力,行事方便一些。
“姐夫糊涂!”狄仁杰一阵气恼:“废太子现在是什么样的处境你难道会不知道?他现在就是一个扫把星,谁沾谁倒霉,你一个国子监的太学生,前程大好,为何偏偏要趟这趟浑水?”
“机缘巧合罢了,愚兄也是在落了难之后才渐渐察觉到李丰废太子的身份。”魏元忠轻声叹道:“只是当时已经上了贼船,脱身不易。而且又被废太子派去承德幼儿园教书授课,被《三字经》、《弟子规》等物迷了心神,故而才一直拖到了今日。”
狄仁杰问道:“那你今日过来又是为了何事?看这府外的情况,废太子府明显是出了大的变故,这个时候你还来冒险上门,就不怕会惹火烧身,殃及了池鱼?!”
明知道其中的凶险,却还要以身犯险,主动往废太子的身上去凑,在狄仁杰看来,实为不智。
而魏元忠在他的心中并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所以狄仁杰亦是十分好奇,他这个大姐夫这般胆大妄为,以身犯险,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个废太子的身上,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吗?
“《声律启蒙》可还有印象?”魏元忠没有隐瞒,直接向狄仁问道:“就是前两天我给你看过的那篇韵对文章,可还记得?”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狄仁杰的脑袋里面瞬间就回忆起了《声律启蒙》的内容,对于这篇专门讲习声律韵对的文章,他的印象亦是十分深刻。
“莫不成,那篇《声律启蒙》竟也是出自废太子之手?”
狄仁杰惊声问道,魏元忠欣然点头,道:“愚兄与废太子曾有约定,今日过来府上取《声律启蒙》剩下的二十九篇,无论如何,愚兄都不会失约。”
“《声律启蒙》确实是一篇上佳之作,但是写得再好,也不过是一篇文章而已,值得姐夫你赌上自己大好的前程甚至于性命来以身犯险吗?”狄仁杰神色有些纠结,只为一篇文章就如此冒险,实为不智。
魏元忠微摇了摇头,狄仁杰毕竟年岁太小,还远不能理解《声律启蒙》会对整个大唐文界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他更不知道,魏元忠早在十数日之前就已然通过同窗好友向圣上进献《三字经》、《弟子规》以及黑板等物,在国子监在秘书省得了多大的好处。
这《声律启蒙》刚刚成书,还没有对外流传分毫,如果他魏元忠能够取得全本,并将它们安然带回长安的话,势必会为他带来更多数之不尽的益处!
与自己将来如花似锦的前程相比,眼下冒些小险,很值得。
况且,有狄贞、狄仁杰姐弟为他保驾护航,在这黔州一地,又能有多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