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剑涛和赵百川甚感欣慰,从接触林洛到至今,他们真实的感觉到林洛在不停的变化,金融方面的不说,因为林洛本身就是金融出身,这份社会责任感是他们在最初接触林洛的时候看不到地,那时候林洛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不太关注社会责任的问题。
张军的感触就更深了,他和林洛的接触是最频繁的。由最初的业务接触到现在地知心朋友和战略伙伴,他更有权利和资格评价林洛的改变。
“林洛,你能这样说,扬帆基金的发展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张军由衷的说。
“张董,不要这样说。”林洛神色凝重的说,“如果单纯的考虑经济效益,我林洛不是夸海口,肯定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战略调整以后。肯定会存在问题,因为目标发生变化,又都是迎碰硬,肯定容易出现问题。我正在思考,能不能有其他的变通的方法来完成这种历史使命,要是能避开和他们直接的碰撞,而达到我们地目的,这样就会减少很多的麻烦,也能降低失败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陈玘明笑了笑道:“林董。张薰,我插句嘴可以吗?”
张军哈哈一笑道:“当然可以,你以为我邀请你来,就只是想请你吃顿饭
就是不主动开口,我都要让你说话了。”
“关于金融,和林董相比,我是门外汉,关于经济,和在座的其他三位相比,我同样是门外汉。”陈玘明笑着说。
“陈部长谦虚了,你接触的都是国际商务,金融我不敢说,经济方面,你和我们比,应该是略胜一筹的,我们都是故步自封,你却是走向国际。”张军笑着说。
“呵呵,张董,要是这样说,你很快也就要从国内走向国际了。”陈玘明调侃道。
“不开玩笑,陈部长,你请讲!”张军正色道,虽然即将离开碧海,离开扬帆基金,但是张军对扬帆基金的热情丝毫未减。
陈玘明道:“在与国外的多年的交往交流中,我发现一点,那就是许多国外的企业在打通某个制度壁垒的时候,尤其是为了限制某发面的壁垒的时候。他们所采取的方式往往是合资,这种例子近年在中国比比皆是,诸多的我就不举例说明了。当然,我说的都是民用,涉及能源等好像难度要相对大一点,但是也不是没有,最近好像就有几例,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华为并购美国电信设备商3Com,虽然最后因为美国CFIUS否决而未能通过,但是至少是一种尝试。”
陈玘明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在座的几位是什么出身,岂能不知道他所说的含义。林洛看了一眼陈玘明,然后用余光看看赵百川和兰剑涛,发现他们也都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