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元帅的确是一名非常杰出的军事家。印度革命的胜利和第二次中东会战的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鲁易同志和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这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在印度抗华战争最关键的时刻离开了我们。对此鲁易同志和我都感到非常之遗憾,事实上我们都不想让他离开印度,但是在1935年7、8、9三月间印度东北方面军所遭遇的一连串失败还是促使我们下达了撤换布柳赫尔的决心。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换成任何一位别的伟大革命者来领导印度,都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现下在国际上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将布柳赫尔的离职同1935年8月13日白天中国空军对德里发动的大轰炸联系在一起。认为是那场大轰炸和之后的一连串针对德里的轰炸,让鲁易同志和印度gcd中央都感到颜面扫地,才会迫使布柳赫尔和印度东北方面军放弃原有后退决战的作战计划,改为反攻孟加拉湾,结果遭致惨败,最后又将布柳赫尔、巴甫洛夫和科涅夫当成替罪羊……提出这种荒谬说法的人显然是根本不了解当时的情况,甚至对战争的本质也缺乏了解。战争,归根结底是为政治服务的!而8.13大轰炸和之前的喜马拉雅战役失败还有东印度y斯兰共和国的成立等一系列事件给当时的印度gcd中央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仓促发动的孟加拉湾战役正是为了挽回影响。从政治角度出发是完全必要的。至于孟加拉湾战役失利的原因并不是印g和鲁易同志政治决策的失误所造成的,而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而布柳赫尔同志、巴甫洛夫同志还有科涅夫同志等人正应该为造成孟加拉湾战役失败的原因负责。”——以上摘自乍里亚同志的回忆录《写在第二次世界革命之前》(又名《世界革命失败的开始》)。
在乍里亚的这本回忆录中,经常会有为他们父子对印度的统治涂脂抹粉的内容,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至于在布柳赫尔这位当时世界革命阵营中最杰出也是最熟悉印度的军事家从印度调离的事件中,乍里亚父子的决策到底有没有大错,也的确不大好说。因为8.13大轰炸真的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策划这场轰炸的盛世才等人的预料。
……
1935年8月13日,印度人民共和国首都德里。上午10点30分,由中国国防军空军第4轰炸航空师中将师长黄秉衡亲自率领的120架ju.88A4轰炸机。已经从7000米的高空悄悄接近了德里。不过鲁易同志和聚集在德里共和国宫广场上正在听鲁易演说的几十万德里市民,并不知道炸弹什么的很快就要掉落到他们头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