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接过孙传庭递上来的名单,仔细看完后摇头说道:“不行,这名单得改!”
孙传庭道:“说说你的看法。”
王朴道:“内阁辅不能让史可法来当,这个辅只能是你。”
孙传庭皱眉道:“关于内阁辅的人选,为父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史可法有名望、有能力,又是留都重臣,风评也不错,是最合适的人选。”
朴断然道,“内阁辅只能是你,史可法、高弘图、黄道周还有马士英他们只能是次辅,这点是不容置疑的,明天庭议我会想办法,让东林复社的人把这提议说出来,谅史可法、高弘图他们也无话可说。”
“让东林复社的人提出来?”孙传庭道,“这可能吗?东林复社的人不和我们唱反调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唱反调?那得他们有这个胆量!”王朴拿起桌上那封信,狞声说道,“别忘了有这样东西在我们手里,还有周镳的案子也还没审呢,这两样东西可是我们对付东林复社的杀手锏,他们敢不听我们的吗?”
凭心而论,王朴很讨厌东林复社,这帮家伙连太子都敢谋杀,已经毫无忠义可言,他们眼里只有党派利益,根本就不顾江山社稷,更不顾百姓死活,这样的人就是直接派兵把他们抓起来杀了也不为过可话又说回来了,东林复社毕竟是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平时只是一盘散沙不足为虑,可如果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就会抱成一团,挥出难以想象的力量,假如动用武力把这股势力强行铲除,整个江南势必会闹得人心惶惶,这绝不是王朴想要的局面。
所以,要对付东林复社,最好地策略还是分化利用。
“我想过了。”王朴道,“阳明书院不能建在阳明先生的老家余姚了,必须马上迁到南京来。东林复社散布在江南的青年儒生也要想办法召集起来,让他们进入阳明书院就读,让他们放弃理学,信仰心学。”
让东林复社的儒生进阳明书院学习。无疑是一着狠招!
对于阳明书院地课程。王朴早有安排。书院地学生不但要学习天文、地理、算术、医学、水利、物理、化学等各个学科地知识。更重要地是。王朴还给他们安排了“政治课”。不遗余力地向他们灌输资本主义思想!
绝对不要小看思想改造地力量。在那样地环境里。没有年轻人能无动于衷。等这批东林复社地儒生学成毕业地时候。他们就会改头换面。成为王朴最铁杆地追随。王朴这是要致东林复社于死地。然后在东林复社地“尸体”上培育出新地完全听命于他地势力呀!孙传庭道:“你就不怕阳明书院成为东林复社地地盘?”
“东林复社地地盘?”王朴冷笑道。“只要那些儒生进了阳明书院。他们就再不是东林复社党人了。我将对他们进行完全军事化地管理。他们必须学完物理、算术、地理、天文、医学等各学科地知识。各门学科考核合格才能毕业。等他们毕了业。思想认识将会生翻天覆地地改变。”
“毕业?”孙传庭愕然道。“什么毕业?”
王朴微微一笑。说道:“所谓毕业差不多就是中了进士。他们就可以外放当官了!”
“外放当官?”孙传庭越迷糊了。“那也得从翰林院选派。”
“不,这个惯例得改改了。”王朴道,“从此以后,大明朝的官员将不再从翰林院中选拔,一旦有官员空缺,就直接从阳明书院的毕业生中选拔。”
王朴的这个构想其实酝酿很久了,不过当初他只是个小小的大同总兵,就是想改革也是有心无力。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崇祯已死,太子年幼。孙传庭独掌朝纲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有了孙传庭的支持,这事就好办了。
王朴为什么要改革官员的选拔制度?
原因很简单,因为科举制度已经没办法为大明朝输送优秀的官员了,王朴必须改革官员选拔制度,把大量地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选送到各个岗位上去,而不是迁就那些只知道皓穷经并、暮气沉沉的理学儒生。
那么王朴为什么不直接废止科举制度呢?
因为现在还不是废止科举的时候,要是这时候废除科举,那全天下的读书人就再没什么指望了,还不得找王朴拼命?虽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要是全天下的秀才都造了反,也够王朴喝一壶地。
所以王朴不能明着来,他得利用官场的惯例阴着来。
按大明律,天下的读书人皆为童生,童生院试中了秀才就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中了举人就有资格参加会试,另外,要是有人举荐,举人也可以直接做官了,被嘉靖帝誉为大明神剑的海瑞就只是个举人。
会试中了进士一般都会进入翰林院当个编修或检讨,至不济也能混个庶吉士,然后就等着吧,要是有了官员的空额,吏部就会从翰林院优先选派官员,不过这只是惯例,到了后来大明官场成风,大量的进士进了翰林院之后基本上就没机会外放当官了,只能一辈子呆在那清水衙门里。
王朴要钻的就是这个空子,他不明着废止科举,今后的科举照常进行,天下的读书人还是可以通过院试、乡试、会试进入翰林院,但是进了翰林院你就别想再出来当官了,反正养几百个翰林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要想当官,好办,去阳明书院吧。只要从阳明书院毕了业,哪怕你只是个童生也能得到内阁辅孙传庭地举荐,直接外放当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