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转了。”
登抱龙河边,一处引出来的水渠上一片欢呼,一个水里机械正在嘎吱嘎吱的响着,上面有几十个转子正在转动,一些学生一手用手指握着棉条,另一手抽绪捻匀,变成细匀的纱线,随着几十个转子的转动,纱线也随之旋转,然后缠绕在纱锭上。
刘民有在水车周围走动,心中颇有些兴奋,这个水力大纺车是他安排给登大学堂机械班的实验科目,附有很高的奖励,现在才出了初步的成果。
刘民有对开发何种主力产品想了很久,他需要几个必备的条件,第一是劳动密集型,必须能解决大量人口就业,第二是有足够销量,第三是原材料丰富。他安排商社作了一些调查,棉纺业正好能满足他的要求,如果能发展棉纺业,除了纺织身以外,还有大量的上下游产业可以发展,比如机械、染色、制衣、运输等,带动的其他消费行业就更加巨大。
中国的棉纺业在宋代就比较发达,棉花最初传入的时候是在福建和广东,后来江南地区的棉种产量更高,福建和广东的灌木型棉株比不过江南的一年生棉花,闽广的经济作物便向蔗糖类作物转变。而棉花种植到达顶峰,全国各地都在种植,连辽东这样的最北地区都有,从而迅速把麻制衣料淘汰,麻制布料成了几个局部地方的特产,江南地区变成棉纺的中心区。
棉纺业是比丝绸业更利于家庭式生产的行业,所用的纺机和织机都很简单,单锭的纺机是老少都可使用,通常一个农户一天能织一匹,织好第二日就拿去变卖,换回棉花又继续织。资金上周转很快,最适合家庭作坊,所以在江南发展迅速。棉布针对的市场是普通底层百姓,销量巨大,对工艺的要求并不高,不需要花哨的纹路花纹,所以又十分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比起来,丝绸行业就很复杂,按照刘民有的想法。丝绸行业出口便利,也是可以发展的,但是调查后发现,丝绸的机械和流程都很复杂,虽然单价很高。但销量远不如棉布。丝绸作为奢侈品,各种独特的需求很多,也就造成产品种类繁多和生产工艺复杂,其生产要经过缫丝、络丝、治纬、牵经、结综、捶丝、接头、提花等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完成,对登莱而言,培养这些专业人员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原材料上山东没有任何优势,搞倾销未必搞得过江南。
另外一方面,此时的棉衣已经取代麻制品。成为百姓最常用的衣物,而且是一个自由竞争的行业,不像盐业一样有复杂的专卖制度,以登州目前的力量。难以打破各地的利益纠葛。
所以刘民有放弃了丝织业,把重点放在棉纺织业上。如今的棉纺业集中在南直隶和浙江。北地在明末时候发明了在地窖中纺织,对南货形成部分竞争,占据了低端商品的市场,但配套的染色、商业等不如江南,每年依然有大量河南和山东棉花南下,这些棉花在江南地区加工后,又返销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