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的话音落下之后,延英殿中突然安静的有些异常。
按理说,李儇说出亲征的话后,不论是南衙的宰相们,还是北司的太监们,这个时候都是应当一拥而上,轮流轰炸,勿必得让年轻的天子把这一脑门的热血给消下去,说服他收回成命。
毕竟,天子东征,这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可奇怪的是,延英殿中的众臣,这个时候却全都眼观鼻,鼻观心。似乎皇帝刚才那句惊人的话语谁都没有听见,或者听到他们耳朵里的,只是诸如去别宫避暑这样的话语。
李儇扭头扫视一遍诸重臣,十余大臣一个个都稳如泰山的坐在那里。他来之前,曾经想过许多种他宣布亲征之后大家的反应。他估计卢携等人可以会引经据典,搬出一堆什么圣人之语的话来阻止。也想过田令孜、杨复恭等人可能会拿祖宗家法等来反对。不过有反对也无所谓,他已经铁定了心要亲征了。
可是现在,他已经宣布要亲征,但这些大臣们却给了他一个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反应。
“朕意已决,亲征辽东。诸位大臣,一应事宜立即着手准备。”
见到众臣的反应,天子心里反倒是有些忐忑不安了。虽然已经当了四年多的皇帝,可实际上,以前他从没正经理过政。因此对于这些南衙北司的宰相太监们。都是并不在意。但现在。看到他们这个反应,他心中也有些紧张起来。不过,脸上还是一副肃然的表情,加重了些语调,又宣布了一遍。
南衙的政事堂宰相,和北司的执掌大太监们,表面上虽然十分安静,但却十分清楚。眼下的天子看起来十分镇定平静,但其实心里肯定有一座快要爆发的火山。
可以说,天子即位这么久以来,是第一次开口要郑重的做一件事情。特别是以如今天子的年纪,这个时候不管他们说什么,这位年青的天子肯定都是听不进去的。
说到底,哪怕贵为天子,李儇也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年。
那股叛逆的劲头一上来,只怕会越劝越反。
不论是政事堂的宰相,还是北司的太监们。都是人精一样的人物。
他们都不愿意看到天子亲征辽东,但却没有人这个时候出来反对。
年青的天子就是顺毛驴。顺着毛才有可能安抚他打消那奇怪的亲征念头。
“遵旨。”田令孜率先叩拜下去,没有人比他更反对亲征,但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李儇。先顺着他,行个缓兵之计拖延时间,说不定过些天,皇帝自己新鲜劲就过了,不提亲征之事了。
“臣等遵旨!”政事堂的宰相们在卢携的带领下和西门思恭等太监也一同领旨。
天子亲征不比普通将领出征,大唐出征,不同级别的将领出征也是不一样的。有普通的将领出征,有大将出征,还有大将军出征,甚至有郡王、亲王挂帅出征。而天子出征,所需要的依仗等等就更加的繁琐了。
而且除了依仗之外,还有许多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筹备粮草,点选精兵强将随行。
特别是天子亲征,还得设立随驾的行营官署,得有朝延各部的重要官员随驾,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得到大臣们同意亲征计划之后,李儇都不些不敢相信事情这么顺利的就成功了。接下来,便兴匆匆的表示,这次出征一切从简。
从长安调两万神策军就足够了,而且他还特别提出,不需要宫人随驾,宫中内侍随驾者在一百人以内。至于随驾的臣子,也尽量少带几个。按他的计划,是要从河东、洛阳、宣武、忠武沿途诸将,再抽调个三万左右上过战场的精锐之兵随驾入辽。
田令孜提出还是尽量带神策军,可李儇却似对神策军并不大喜欢,坚持只带两万神策军,然后从沿路调三万兵马随驾。
“朕亲征的诏书今日就要诏告天下,用八百里加急通知安东郡王。”李儇现在是巴不得能够明天就立即就赶到辽东,然后后天就率军灭了高句丽,大后天再灭了契丹。若是有机会,再回头把渤海和新罗一起给灭了,自然就是最好了。“新年之前,朕就要凯旋,在长安庆功!”
听着年青的皇帝的话语,诸大臣都暗自摇头。还没出征呢,就已经算好了归期,这岂是真正的兵家所为?从这里到辽东,五千里之遥,光路上就得走了个把月。现在已经八月,想要短短两三月时间灭高句丽再灭契丹,然后返回长安庆功,年青的皇帝还真是敢想啊。
终于豆卢宰相斗胆上前劝说皇帝稳妥行事,结果马上被心情正好的李儇反驳,“辽东有安东郡王统领十万兵马,朕还有数万兵马随行,难道你认为小小的高句丽和契丹,朕会打不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