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卷三 第三百八十八回 后院之火(二)

陆仁苦笑了一下,同样的做了几下深呼吸来放缓了一下心情,这才回应道:“是啊,有话咱们好好说……荀公,我且先问你一句,曹丕有没有在曹魏境内施行什么新的选才制度?”

荀一愣,随即回应道:“确实有。是陈长文(陈群)所拟定的九品官人法,曹丕已经在采用了。”

陆仁很是无奈的一笑:“那么荀公,你认为陈长文所拟定的此法如何?”

荀想了想,点点头道:“颇有可取之处,不失为佳政之议。”

陆仁再次的无奈了,心说连你荀都这么认为,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说清楚一下,陆仁这里的意思是你荀在陆仁这里都混了多少年了?从建安十七年被陆仁给拐过来,到现在的建安三十二年,这都十五年了好不好?而陆仁整出来的科举选才制度,荀参与的又哪里会少了?而且不止是参与,好几次荀都是主事者、主考官的身份。这种情况下的荀,要说对陆仁整出来的科举制度没有着相应的了解,可能吗?而作为一个同时了解着科举制度与九品官人法的人,却还要说九品官人法是“佳政之议”,这又说明了什么?

但这里还是要再说清楚一点,就是九品官人法或九品中正制,虽然为后世学者所诟病,但在当时还是有着不少积极的作用。至少至少,拟定九品官人法的陈群是个很出色且德才兼备的人,他拟定这个制度的目的可不是像后世学者说的那样是一心为了维护士族阶层的利益。

至少在陆仁看来,这里面有着时代背景与观念的问题。因为在汉代,读书做官基本上就是士族阶层的专利,换言之就是有文化、有素质,备具当官所需的才学的人基本上也就只能出在士族阶层里面。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选拔官员这样的事情,当然要集中到士族阶层的圈子里面,真要是还去考查那些不具备读书条件的圈子,岂不是在浪费时间精力?

而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之中,农工商这三个阶层的人员根本就不是读书的阶层,不是读书作官的料。所以说陈群在拟定九品官人法的时候,很有可能是有这样的一层考虑在里面。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也有着其合理的一面。至于为后世所诟病的事嘛,只能说是一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再合适新的格局的结果。

不扯太远,这里要说的其实是连荀都认为陈群的九品官人法是“佳政之议”的话,那么在曹魏那边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陆仁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在曹魏那边会纷纷叫好的好不好?而曹丕为什么会弃老曹的“唯才是举”不用而改用九品官人法?说白了还不就是为了得到士族阶层的支持,作出的一个政治交易?现在曹丕还是走上了这一步,不出意外的话马上就会得到曹魏境内士族阶层的全面支持,偏赶上陆仁这头对那些士族阶层的影响力下降了很多,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曹丕称王的事已经是拦都拦不住了,除非陆仁真的回军华夏并且与曹丕开战……只是曹丕真要是称了王的话,陆仁再调兵回去又有什么意义?与曹丕之间暴发全面的战争?真要那样,陆仁反到会成为曹魏方面眼中的侵略者好不好?大汉的旗子在这个时候已经没多大用处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我本三国一路人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