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以来,想要仿制康熙翠毛蓝的人不少,但是仿的好的很少。
一般都是使用替代青料,以达到翠毛蓝的发色效果。
而陈文哲想要仿制翠毛蓝,就要简单的多,当然他也需要多次试验。
这主要是寻找到,明珠料内部元素含量配比合适的原矿料。
只要找到了这种矿料,之后就需要处理其他成分不同的明珠料,以促使明珠料达到稳定。
这样在稳定的高温烧成之下,才能每次都能得到翠毛蓝,而不是全凭运气。
“咦?还真有仿制成功的翠毛蓝作品?”
正在研究这怎么提升翠毛蓝瓷器的成功率,没想到陈文哲就有了发现。
这一天,陈文哲正在试烧一批天球瓶,刚刚入窑烧制,正在看火的工夫,没想到却有了意外收获。
他无意之中在隋侯之珠内部,找到了一件清乾隆嘉庆时期,制陶名家葛明祥大师造的作品,这是一件钧瓷翠毛蓝釉大卷缸。
他没有查到现代高仿翠毛蓝的大师,没想到却找到了清代的高仿大师。
这位葛明祥,是清代制陶家。
在宜兴窑烧制陶瓷,创作活动于乾隆(1736-1795)间。
他与弟弟葛源祥,都善制炉均釉。
他们制作的作品,呈蓝色翠毛釉,底部有葛明祥或葛源祥三字印章款,称之为“宜钧”。
他们的作品,向来为国内外藏家所珍爱,其作品曾参加伦敦博览会并获奖。
特别是小鬼子,更为喜爱葛窑之釉色;
类似作品,曾经在大坂市立美术馆举办的《清朝工艺之美》展览会中展出。
作为宜兴窑的一个代表门类,他们的作品十分珍贵。
所以,凡有葛明祥、葛源祥镌刻字印者,都为名贵之器。
再说炉钧釉,这是清代雍正时期御窑厂创烧的仿钧釉品种,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此类作品被视为紫砂器中的贵重品类。
清人《南窑笔记》载:“炉均(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
清唐英《陶成纪事》云:“清顺治、康熙前皆不见炉均制器,雍正至乾隆年间有东窑与宜兴挂釉。在木炭围绕中烧成之均釉名曰:‘炉均’,属低温铅釉,约800度左右。
先将紫砂壶”本烧“成品,再行以上釉,洒釉色彩丰富,以铅白釉与铜、钴发色,花纹流淌变化过之,属双挂釉,秀丽淡雅。”
炉钧釉以铜、钴等元素为呈色剂,釉呈红、蓝、紫、青等色,釉面自然垂淌,相互熔融,形成彩斑或条纹,釉质或光润。
陈文哲找到的这件大卷缸,为一紫砂胎色釉的卷缸。
这只大缸高32cm,上口径43cm,底直径31cm。
要制作这样大气的文房物件实属不易,所以更加少见。
这一件器物是蓝色翠毛釉,流淌自然,其繁密斑纹,光泽涵蕴,尽显典雅清幽之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