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洪武时期的这种九龙杯,杯中的龙头暗藏玄机。
倒酒只能浅平,不可过满,酒太满了就会漏光。
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最为公道。
因此,了解情况之后的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
孔子曾说过一种“宥坐之器”,瓶子空则倾斜,水位正好则直立。
如果倒满了就会翻倒,一滴不剩。
明君以训诫,常常置于坐侧。
“宥坐之器”虽不是公道杯,却释着同样的中庸之道。
贪心者水尽,知足者水存。
上劝君王不要沉湎酒色误国,下告百姓莫要贪心,节制有度。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享用美酒,又怎能少得了上好的酒器?
神州大地酒器琳琅满目,要旨在一个“雅”字。
不过,做什么事情,不但要“雅”,还要“节制”。
这就用到了聚集了老祖宗的大智慧产物—公道杯!
既然想要仿制公道杯,自然就不可能只做一件乾隆的青花器。
公道杯的历史,十分久远。
唐代《艺文类聚》中记载:“晋孙绰樽铭曰……详观兹器,妙巧奇绝。酌焉则注,受满则侧。吐写适会,未见其竭。”
这描述的樽,就是晋朝的阳燧樽。
阳燧樽的意思是注酒器,又名滑稽。
《太平御览》卷七六一引后魏·崔浩《汉记音义》:“滑稽,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若今之阳燧樽。”
晋孙绰有《阳燧樽铭》。
传说,阳燧樽在空樽时,是倾斜的。
往樽中倒酒,樽会自动扶正。
若继续倒酒到快满时,樽又会慢慢倾斜。
产生这种奇妙的现象,就是在阳燧樽中藏有虹吸管,所以会“吐写适会,未见其竭”。
以此可见阳燧樽,就是晋朝公道杯原理的最早运用。
当然,这种樽可不简单,争议也很大。
酒尊是两汉时期,高等级墓葬中常见随葬器物之一。
有些墓葬壁画或画像石、画像砖上还可见其用于庖厨、宴饮等活动的使用情景。
即便自名器物中有“温酒樽”,酒尊却仍仅被学术界视为盛酒器。
但从传世文献看,酒尊的使用功能,不仅局限于盛酒。
史籍记载,“常满樽”可以边酌边注。
出现于画像石、画像砖酿酒制备场面中的酒尊,抑或与制酒有关。
北魏学者以“阳燧樽”来注解汉代的流酒器“滑稽”。
但“阳燧樽”的实际形制,及其与流酒器的联系,尚不明确。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与尊相关,古人用上尊酒、中尊酒和下尊酒,来表示“浇醇之异”。
先说“滑稽”与“阳燧樽”的辨识。
据史籍记载,至迟在北魏时期,就出现了一种较为特别的“阳燧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