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众人相互扯皮的时候,他们却发现,那五千人的队伍,已经开始往北方而来了,先过江淮,再入山东,看其行进路线,竟然是往京城而来的。
因为叛军一路过来之时,也不攻城略地,只顾着往北方行进,再加上大明内部意见无法统一,这就导致方洪等人势如破竹,前进的速度极快。
在大部队进入山东境内后,朝廷开始发慌了,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着迎立新帝的事情了,还是先解决眼前这个大敌再说吧。若是不解决了叛军,怕是连自己小命都保不住了。
在这个时候,用到那些勋贵武官的时候就到了,掌握了五军都督府的定国公徐光祚临危受命,迅速的调动附近的大军准备迎敌。
北方之地的卫所士兵有数十万,就算临时调动,应该也能凑个十几万出来。朝廷上下的官员原本以为可以继续争斗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那就是前些日子,京城附近卫所的士兵进京逼宫,大量的指挥使、同知、千户等官员被那妖道给杀死,如今这些卫所中的士兵就如一团散沙,根本无法有效的组织。
而更远一点地方的卫所兵更不靠谱了,以卫所士兵的组织能力,等他们赶来救援,那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徐光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调动三大营,另一个就是调动北边的边军。三大营不能动,因为三大营必须戍守京城,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调动边军了。
边军的战斗力不弱,若是能调集过来,必然可以消灭敌人。但调动边军就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边境的防守必然会松懈,万一异族趁着这个时候过来劫掠,但对于大明百姓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伤痛。
面对这等为难的决定,朝中的大臣一致选择了调动边军。在所有人看来,胡人虽然吃相难看,但毕竟是外人,只要他们劫掠够了,必然会离开。而内部发生的暴动不同,这是有可能会改朝换代的,这可关系着他们所有人的官帽子呢。
再说了,胡人入关也伤不了他们,当初瓦剌一直攻打到了京城的门口,还不是被拦在了外面?京城有无数的重炮以及最精锐的三大营,根本不怕胡人偷袭。
徐光祚得了朝廷的命令,便迅速的下令调动边军,将大同、宣府等地的边军尽皆调往了南方,只余下少部分的军队驻扎。
边军一共调动了三万余人,各式火器三万余件,马匹一万,出了有三千马匹是负责运输辎重的,其余的马匹全部是属于边军骑兵营的。
一共十支骑兵营,加起来五千人。在如今这个年代,骑兵就意味着噩梦,尤其是在北方大地之上,平坦的地面会为骑兵的冲刺提供充分的地利条件,任何敌人都将在骑兵的冲击之下灰飞烟灭。
有了这么多精锐的士兵,朝廷也立时安稳了下来,城内的士大夫们继续的站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原本紧张的气氛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