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俘虏,也纷纷颔首,高欢只是小打小闹,真正与八旗大会战,肯定不够看。
“唐通!”众人正议论之时,悔过林的训导官,忽然喊道。
唐通闻语精神一振,连忙屁颠颠的跑过来,行礼道:“到!”
训导点点头,“你跟我来!有人要见你!”
说完,便转身带着唐通去了一个房间,里面已经坐了两个梁国官员,看身上的补子,是兵曹的参军。
“唐通给你们带过来了!”训导说了一句,便转身离开。
这时一名参军,请唐通坐下,另一人则放好纸笔,开始研墨。
“唐将军,我们想向你了解一些八旗兵、关宁军的作战特点,不知到可否告知?”一名参军很客气的问道。
唐通闻语眉头一挑,点头如捣蒜,“罪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表完态,他又看着两人,试探询问道:“我这算事有立功表现吗?”
“自然!”为首参军一脸微笑,“不过具体要看你提供的消息,能否起到作用!”
唐通大喜,连忙将自己所知道的,八旗和关宁军的编制,惯用的战法,小规模冲突习惯出动多少兵力,每名将领的性格和特点,如倒豆子般全说了出来。
完了,唐通还补充一句,“梁国公敢于正面应战八旗,唐某实在佩服,并且相信胜利一定属于梁军!”
……
在清军大军压境之时,高欢也没闲着,人也赶到了开封,并召集众将发布檄文,声言要死守黄河防线,拼死对抗满清,以安民心。
十月二十八日,在清军前锋抵达黄河对岸时,高欢在开封城外筑起高台,召集众将举行誓师大会,以便凝聚人心。
此时在高台下,甲士林立,旌旗招展,数万兵马列着整齐的队列。
梁军众将徐黑虎、袁宗弟、王敬德、刘启、杨承祖等人,以及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方国安等部站在高台之前。
这时从南京赶来的周延儒、丁启睿对高欢道:“梁国公,时间到了!”
清军扶立朱慈焕,又大举南侵,令江南大震,丁启睿被高欢招来,准备督师淮北,周延儒不放心,也跟来查看。
高欢闻语,微微颔首,遂即大步走上高台。
这时初冬的太阳正好从厚厚的云层中露出头,一束阳光从天空斜射在高欢身上,在高欢身上镶了一条金边。
高台下方,数万将士看见这一幕,都惊奇不已。
宋献策见此,鼻头通红,内心大喜,正要振臂大呼,拿出看家本事,却见高欢站在阳光中,抢先了一步。
“天命在梁!”高欢忽然振臂,朗声大喝:“此战必胜!”
宋献策到嘴边的话,又生生咽下,有些烫嘴的改口,跟着高举兵器的将士齐齐高呼,“此战必胜!”
有这么厉害,善于抓住时机的主公,宋献策只觉得做高欢的军师,真心辛苦,想找个拍马屁的机会都没有。
高欢站在高台上,俯瞰下方,大风吹得旌旗猎猎作响,由梁军和明军组成的军阵,穿着黑色、红色的绵甲,环绕在高台四周。
这时高欢抬手压了压,将士们欢呼立止。
高欢遂即拿起铁皮喇叭,朗声喝道:“建奴猖獗,不到两年,陷北京,占河北,横扫河东,如今又觊觎中原。至此危难之际,本藩不才,愿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今日本藩指天为势,与中原共存亡。诸军当以大局为重,与本藩共同进退,直面建奴!此战,诸部人马各守本位,坚守不退者,赏!破敌有功者,赏!临阵脱逃、不听号令者,立斩不赦!”
高欢大声发表一翻言论,要求各军听从号令,坚守本位。
此战高欢投入的兵力总计四十万,其中直属于高欢的梁军,有二十二万人,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三镇有十万人,剩下则是丁启睿带来的方国安等八万江南明军。
现在高欢兵马虽多,但是其中真正的精兵,加起来恐怕也不到八万人,不及八旗精兵的一半。
而且,这些兵马除了直属的二十二万梁兵,用起来得心顺手之外,其它兵马都可能掉链子。
因此誓师大会,就是为了统一人心,而统一人心,激励士气,光喊口号肯定不行,高欢把各镇帅臣叫过来,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许诺分钱。
(还有两章,去码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