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高欢大破清军消息传来,城中一片欢腾。
这次大胜,不仅化解了弘光小朝廷的危机,同时也让江北士绅大户,对于高欢的态度,出现了一个转变。
此前他们对于高欢,心里其实十分不满,可经历清军肆掠,看见不少人家破人亡,以及江南士绅被左镇抢劫后,他们开始逐渐发现,相比之下高欢其实也还行。
随着高欢派遣献俘的队伍,抵达扬州行在,城中官绅和大户,举行了一系列的欢庆活动。
弘光帝一向不怎么理政,这次也率领百官祭祀,告慰毅宗皇帝在天之灵。
在一系列的欢庆之后,便是安抚百姓,恢复民生和秩序,以及奖赏有功之人。
不过,弘光朝廷的地盘,现在全丢了,算是客居在梁国之内,安抚百姓和恢复民生,都有梁国官府来做。
现在弘光朝廷的事情,就只剩一件,封赏有功之人。
嘉山一战,弘光朝廷参战的军队,被一战报销大半,参与反攻的主要是梁军诸部,也不用弘光朝廷封赏。
现在弘光朝廷能做的,就只有讨论怎么封赏高欢一件事可以做。
此时,在扬州城中,周延儒和流亡朝臣们一商议,梁国公几乎全歼南下清军,俘获奴酋多尔衮,功绩不可谓不大。
大明二百七十余年,异姓大臣一般不封王,要封只能等死后追赠。
可是这次高欢功绩实在太大,而且满清扶立的伪明朝廷,已经坏了规矩,那么弘光朝廷也只能给高欢封王。
虽说朝中不少迂腐之人,还抱着祖宗法度,但是在周延儒的力推下,最后还是决定封高欢为新郑郡王。
内阁议定后,上报到朱由菘跟前,朱由菘立时便用了大印,派遣内官去册封高欢。
~~~~~~
六月,徐州。
高欢在公房内,正处理着军务。
眼下梁国事务,极为繁杂,两淮需要恢复,黄河决口需要尽快封堵,最后随着气温升高,黄泛区内的尸体腐烂,极易形成大范围的瘟疫。
梁国上下,为了以防万一,提前做好准备,并没有乘势攻击满清,也没时间收拾左良玉和郑芝龙。
此时高欢正在审阅,李岩送上来的奏疏,声言藩府储备粮食见底,希望高欢能尽快想办法从湖广购买一批米粮。
高欢大面积推广番薯和玉米的种植后,河南的粮食已经能够自足,并且高欢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银子,前往湖广购买粮食,储备在仓库中,以备不时之需。
可这次清军南侵,给梁国造成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豫东今年颗粒无收,两淮的夏收,也基本完了。
这就使得梁国的粮食,开始紧张起来,而这也是高欢没有继续用兵的原因之一。
在高欢击败清军后,左良玉便封锁了长江,禁止粮商向梁国出售粮食,造成了梁国出现粮食短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