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难民闹出的动静不小, 隔日早朝, 元昭帝就当着众臣的面,把淮南道之事交给了太子, 黄轻一直担心的事情倒是没有发生,太子手里的折子硬生生地捏成了废纸团, 到底还是没有当场发作出来, 出列领命。
今日是大朝会, 镇国公也在列, 昨日顾屿和陈若弱回府之后, 事情的前因后果就进了他的耳朵,顾屿其实对此并不觉得奇怪,上一世也有这一遭, 不过当时若弱和他的关系还没有现在这么亲近,送走陈青临之后就直接回府了, 自然没有撞上元昭帝微服私访这一出, 不过这倒也暗和了明年整顿江淮官场的大风浪。
在顾屿的上一世,他当时并没有入仕的打算, 除了闭门攻读科考书目,就是一些府中琐碎,这件事情他也只是耳闻而已, 后来入了官场,才渐渐了解其中内情。
淮南道的难民逃难上京, 误打误撞惊扰天颜, 牵扯出官员无数, 太子领命办案,查到首尾若干,只可惜周余在押送上京的路上被人灭口,以至牵涉进去的官员名单失却大半,更无法查出背后的人,只能草草搁置。
时隔一年,在幕后之人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元昭帝突然发难,将原本就查到的一些讯息整合找到的周余生前的口供,举凡犯事官员一个不落全部斩首示众,连同定国公,成国公,西宁侯在内的三家勋贵被一并除爵抄斩,整整一个月,午门外的鲜血染红了青石砖,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天子不轻易杀官,是因为能做官的人太少,雷霆之怒后,面临的就是大片大片的官位空白,难以运转,顾屿原本想的就是借助江淮官场被整顿的时机站稳脚跟,错过了这一遭,等到秩序再起,想要快速掌握权位就会变得非常麻烦。
镇国公心里惦记着事情,冷不防被元昭帝点了名,“顾卿,太子方才所提之事,你可有意见?”
“这……殿下所言极是,老臣没什么意见。”压根不知道太子刚才说了什么,镇国公面上倒也不慌,看了太子一眼,见他面无异色,故而猜想大概是针对淮南道之事提的一些方案,于是非常模棱两可地出列,垂下了眸子答道。
元昭帝点了点头,说道:“既然顾卿也觉得令郎担得起按察特使之职,那就按太子的意思去做吧,年轻人,总是要历练一番才能当用,顾卿,你说是不是?”
镇国公背后立刻起了一身的冷汗,看向一脸正色的太子,听着元昭帝看似不喜不怒的语气,差点没抓稳手里的玉圭,他怎么也没想到太子会举荐自家长子去淮南道查案,不该是宁国公之子,太子妃胞弟,太子冼马黄轻吗?
太子这个提议显然不怎么得元昭帝的支持,只是他素来疼宠太子,当着众臣的面,不好驳斥他,就转了个台阶到他这个做父亲的头上来,若是元昭帝同意太子的话,压根就不用问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