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183章:活人容易应事难

不过,话虽这么说,李茂阳这次去舅舅外母娘的白事上,心情还是比较压抑的。

虽然路不远,但他已经有两三年没去舅舅家了。

就总觉得他舅舅那家人比较势利一些。

再加上他李茂阳一度是亲戚们眼中的一颗歪瓜裂枣,连个大学都没上,而他舅舅家的两个表哥都在青城念大学,所以这就让他去了他舅舅家很容易遭些小看慢待的。

而他老爸老妈这几年之所以和舅舅家不怎么来往,除了闹了些矛盾,其实也和他李茂阳这个儿子不给他们张面子有关,去了和舅舅家两个儿子一对比,就越发觉得他这个儿子拿不出手。

李茂阳本人是个二愣子,但人又不傻,而且其实心眼儿还比较多,怎么能体会不到这些人情冷暖,所以一来二去地就不爱去舅舅家了。

……

一河之隔,两边其实属于不同地区的。

黄河南岸属于鄂市杭县,黄河北岸属于巴市六原县。过了黄河,明显就感觉河两边的景象有些不同。

黄河北岸这边因为距离六原县城近,村子里人家要比河南岸稠密些,房屋什么的看起来也比黄河南岸好上一些。

当然,村民也就比黄河南岸的村民更精明活套一些。

所以,黄河北岸的村民其实多少是有些看不起黄河南岸的村民的,在他们的眼中,黄河南岸的村民都是一些土包子。

这特么的就有些像过去的香岛宝岛的人有些看不上大陆的人一样。

“喂,刘靖江,你们都在你舅家这边吗?”

李茂阳直接去了他舅舅大舅子家高家也就是他表哥舅舅家所在的村子,在村里的小卖部买点麻纸香表苹果饼干之类的敬献之物,然后给他二表哥刘靖江打电话道。

别他去了没人认出他来,那就有些尴尬了。

而这个刘靖江只比他大两个月,那个大表哥刘靖海也只比他俩大一岁,所以李茂阳向来懒得叫他俩“哥”,从来都是这样连名带姓一起叫。

“都在这里啊,你过来吧。”话筒里传来刘靖江的声音。

谈不上热情,好像还透着一股子书生气。

也许是李茂阳自己没上大学,他对这种书生气就特别敏感。

虽然人家就是正常说话,但他一听就感觉人家有书生气。

这可能也算一种病,一种心病。

李茂阳自己有时也觉得自己太矫情,但就是改不了。

也许多年以后可能会改变过来的。

他骑着摩托顺着哀乐声到了高家,远远地就看到了灵棚和由三辆大卡车改装支撑起来的临时厨房、食堂和宿舍。

现在他们这一带乡下人办白事红事的都用这玩意儿了,临时食堂和宿舍都不小,方便。

到了灵棚近前,哀乐阵阵,灵棚上面挂着他舅老外母娘的遗像,一个还算慈祥的老太太。

不过李茂阳和这老太太也不熟,谈不上半点悲伤之意,心头泛起的只有那种白事上令人压抑的沉闷感。

嗯,他事先有些想多了,这种场面也不需要人认识,但凡来的都是亲戚朋友。

到时在礼账上留下你的名字就行了。

至于当前,只要你到了灵棚前,自有穿着白孝衣的孝子贤孙前来磕头迎接你。

据说这是为了给老人免罪的意思。

李茂阳随即也就澹然,进了灵棚,去老太太的灵位前上香磕头,然后两边的白衣孝子贤孙们再次陪你磕一回头。

虽然两边的孝子贤孙们还比较多,但没有人哭。

老太太今年也有八十多岁了,这在农村也可以称为“喜丧”了。

站起来后,李茂阳冲着舅舅舅妈和两位表哥略微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

他们这一带在这种白事上是不能问候人的,所以点点头示意一下就行了。

随后出了灵棚,李茂阳两位文绉绉的表哥刘靖海刘靖江过来和他说了几句话,礼节性地问了一下姑父姑姑怎么没过来,李茂阳说忙。

刘靖江引着他上了临时食堂,这时正是吃饭的时候,食堂里坐满了人。

李茂阳也不多话,找了个地方坐下夹了一块羊骨头就吃。

这地方的人他不认识几个,用不着打招呼寒暄什么的,省事。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正吃着羊骨头,竟然就听到有人在议论他,说河南边出了一个小神医,都治好了几个重病人了,叫李茂阳,年龄才二十刚出头。

嘿,没想到他的大名都传到这黄河北岸来了,有意思!

李茂阳随即啃骨头就啃得文雅了一些,都被人称为小神医了,咱怎么也得要点脸啊。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乡村中医李茂阳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