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是瞒着魏征进行的,原因很简单,担心他坏事儿。在与李牧的数次交锋后,山东士族发现,魏征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不但没能占到便宜,反而处处对李牧妥协。甚至为了修路的事情,凑了十万贯给李牧行贿!
虽然这些钱都是郑观音出,他们没拿一文钱。但是魏征这样做了,也让山东士族产生了不满,他们认为魏征锐气已失,因此才打算支持王境泽,没想到王境泽不晓事,竟然不接茬。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是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瞒着魏征,私下就把事儿给办了。
他们本以为,粮价上涨之后,内务府肯定是第一时间有所反应。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突然撤掉了李牧的内务府总管大臣一职。虽然谁都知道,这不过是李世民敲打李牧的手段,过了年肯定能官复原职。但是眼下,李牧确实已经不是内务府总管大臣了,而他们的计划已经开始实行,粮价已经上涨,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样,收不回来了。
现在是骑虎难下,不干也得干,否则还没等对上李牧,内部就要先起内讧了。但若让他们涨价到年后,也不太现实。涨价就意味着销量的减少,甚至很多粮行会抛弃他们,选择其他的供应商。多年建立起来的老主顾,很可能因此而损失。做生意讲究的是一个信字,没有天灾**,随意涨价的行为,本就令人不齿。短时间尚可支撑,时间长了,受损最大的还是他们自己。
毕竟粮食这东西,如果不卖出去,就一文不值。多出来的粮食,自己也吃不了,只能留着腐烂发霉而已。
朝堂的消息是瞒不住的,昨日唐俭上书皇帝,言及粮价上涨的事情。山东士族便感觉到,事情要糟糕。果不其然,今日一大早,李世民便去了李牧家里,虽然不知道谈了什么,但这俩人商量的事情,能有山东士族的好么?
得知了消息的山东士族,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拿不出主意来了。其实并不是没有主意,而是大家到了这个时候,各自都有各自的心思,拿不出一个统一的主意来。这就是群龙无首带来的恶果了,无奈只好来找魏征。
魏征已经有段时间没与这些人相见了,今日见人来得这么齐全,便知道又出事了。他对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也有所耳闻,得知唐俭上书的事情,只是没往山东士族身上想。在他的心里,山东士族还不至于这么蠢。
但是事情就是这样,越不想发生的事情,越会发生。听这些人说完了他们做的事情,魏征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懒得开口说话了。
沉默了好一会儿,魏征才开口道:“这是哪个聪明人的主意,能让老夫见识一下么?”
山东士族众人也都不是傻子,一听这个语气,就知道魏征距离发火只差二寸了,互相看了眼,范阳卢氏的主事人开口道:“魏公,这是大家伙商量的,不是哪个人的主意。大家伙做这件事,也不是故意瞒着你,这不是看您屡次受李牧那厮的气,想给您报仇,出口恶气么……”
“少捡好听的说!”魏征斥道:“老夫用得着你们为我出气?一群蠢材,真不知死字如何写!粮价关乎民生社稷,古往今来都是国家根本,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即便是昏君,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昏头。何况当今陛下,乃是少有的英明圣主。他会意识不到粮价的重要性么?真到了惹怒陛下的时候,天子一怒,血流漂杵,你们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没那么严重吧,粮是咱们的,咱们想卖个高价,还不许了?我把粮囤子封上,不卖了也是我自己的事情,与他人何干?当皇帝就能抢百姓的粮食了?”荥阳郑氏的主事人开口道,郑观音就出身荥阳郑氏,故此荥阳郑氏在李建成做太子的时候,隐隐为山东士族之首。李建成死在李世民的手里,荥阳郑氏便开始落寞,也因此对李世民恨之入骨,荥阳郑氏的人,时常有不敬之语,只是不敢大庭广众地说罢了。
魏征盯住此人,道:“你既然如此想,为何还来找我?”
这人答不上来,魏征也不理会他,哼了一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管你们愿不愿意承认,如今的天下之主,就是陛下。这个天下是他的,你、我、所有百姓的性命,由他一言而决。所以,不存在他能不能做到,只是他想不想去做而已。”
“若陛下真的下定决心动士族,全部除去或许做不到,但是一家两家,并不费劲。或许你们会觉得,大家同气连枝,陛下也得掂量掂量。呵!话我就不说太明白了,真到了刀斧加身的时候,能说出同气连枝的,能有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