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做的好的片子,其实也少的可怜。
不过,虽说没有什么硬科幻片以及真正的特效大片,但所谓的“大片”还是不缺的。
如同地球上一样,蓝星这边国产大片的起点大概也在02、03年左右。
既然两个世界的起点一样,那问题其实也相似。
那一代的导演们受到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创作思路普遍偏“文艺化”。
既然是文艺化,那追求的自然是自我的艺术表达,以及艺术表达被认可后的各种奖项。
了解过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电影导演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去国外“刷奖”。
甚至现在还有很多人抱着这个想法去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似乎得到了外国奖项认可的电影,才是真的好电影。
这个行为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用简单的好与不好是无法评判的。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是用这种创作思维来创作“商业电影”,尤其是“商业大片”,有很大几率会产生一种异味。
这种异味该怎么形容呢?
那就是什么美学、质感、镜头语言包括场面的宏大性等等等元素可能都很好。但就是讲不明白故事,简单的故事讲的复杂,复杂的故事讲的拉胯。
看过陈大诗人的的人,应该是能理解这种概念的。
当然,或许有人会跳出来说,什么异味,那是你水平不够,看不懂。
这话说的其实也没问题,艺术这个东西各花入各眼,有的人觉得好有的人觉得差这很正常。
但是对于手握着先行基金的徐川来说,他要考虑的问题就要现实的多。他得明确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投资的电影,能够为电影行业带来什么?
带来新的电影题材、新的制作流程、新的制作技术、新的配套产业以及新的就业岗位或者说是新的从业人才。
从这一点来看,有些类型的电影注定和徐川无缘了。
就好比站在徐川考虑问题的角度,地球上那个原本打算一镜到底的,甚至还不如老谋子当年的那个被喷到爆炸的对电影产业来的有意义。
一个情景剧式的拍摄方式,实在是过于无趣。
说起来,从18年徐川开始写的开始,他后面就一直陆陆续续的在写着其他的故事。
两部电影的剧情内容,被他写的差不多了。未来要拍的时候,还得请专业的人过来帮忙再把握把握细节。
接下来,徐川还打算把这套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给补全了。这他老早开了个头,但一直没能找时间写完。
不仅如此,等经典科幻电影,徐川也打算改编成发表出去。自己不拍也可以给别人拍。
其实蓝星这边也是有很多不错的科幻的。徐川如果真的要投资科幻电影,也可以在蓝星找一本拍。
但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
也好,也罢,这些电影徐川是看过的,而且不止看了一遍。
看过了就知道拍成什么样是好,拍成什么样不好。
如果是蓝星这边的科幻改编,徐川会失去这种掌控力。
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用自己熟悉的电影,来带动蓝星这边大片制作能力。然后让这些被带起来的导演,自己去拍蓝星本土的科幻内容。
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帮助华国实现了电影产业的升级。
如果离了自己就不转了,那这个升级和失败了有什么区别?
自己来蓝星这一趟,最大的成功,就是未来他们不需要自己也能成功。
想到这里,徐川琢磨着,自己其实还可以投资一部动画电影。
一来,动画电影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其附加产业也是相当可观的。
二来,目前蓝星的电影市场,其实也已经涌现出了一些覆盖年龄更广的动画电影。就比方说国庆档就上线了一个题材的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