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圣人讲错了,太祖皇帝定错了?
张居正的心里十分矛盾。
此前他认为自己经过十几年的思考,对如何改变大明沉疴积弊,胸有成竹。
皇上为裕王世子和太子时的那一套,虽然给张居正带来不小的冲击和震撼,但他觉得只是权宜之策。
可是等到皇上即位,张居正才发现,此前那些被保守派认为激进和荒诞的新政,只是皇上的开胃小菜,更宏伟和更惊世骇俗的国策在陆续推出。
张居正这才明白,皇上从嘉靖四十一年开始,一直是抓权,抓财权和兵权,开拓新财源和编练新军。
隆庆年间,身为秉政太子的他,在继续扩大财源,建立军功的同时,试探着推行他的新政。
其中高拱就是其中的探路先锋。
冲锋陷阵,试探深浅。
冲得好,太子秉政有功。
冲得不好,这是隆庆朝的事,与太子何干。
主持冲锋的还是隆庆帝的老师,高拱,更与太子无关了。
不是当时身为太子的皇上想撇清关系,而是中间隔着一层,有缓冲余地,双方不会发生直接冲突。
政治斗争,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解决人。
正如皇上所言的,想方设法把反对我们的人变少,把支持我们的人变多,我们的新政改革就能顺利进行。
解决人只是斗争手段之一,不是斗争目的。
隆庆三年明争暗斗下来,大明官场、士林,以及中枢地方各方势力的实力,以及他们对新政改革的态度,皇上心里有底了。
却耗费了一位高拱。
现在皇上即位,把自己任命为内阁总理,实为国相。
此前太祖皇帝废丞相,直管六部,现在皇上通过自己去管六部诸寺,料理中枢和地方“行政”事务,为何?
还是建立缓冲层,凡是有转圜余地。
太祖皇帝直管六部,亲理国政的结果就是国策一改变,就必须杀得人头滚滚。
没办法,中间没有缓冲转圜,加上太祖皇帝刚毅好杀的性子,那就政息人亡,一起毁灭吧。
要是在嘉靖朝,自己还不敢出任这个内阁总理。
世庙皇帝,猜忌凉薄,臣工难得善终。
严嵩给他卖命了一辈子,说抛弃就抛弃。
但皇上,自己不担心。 严嵩秉承皇上的意思,愿意给世庙先帝背锅,保全世宗的身后名,皇上说保他就一定会保他。
天下舆情汹涌,喊打喊杀,皇上视若罔闻,一直保他善终。
还有胡宗宪,大名鼎鼎的严党,改投到世子党门下后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现在是资政局之首。
等于前宋政事堂首相,地位还在自己之前,还封宣城县公,世袭罔替。
够了,臣子遇到这样有担当的君上,足矣。
高拱和自己恩师徐阶?
呵呵,皇上只是有担当,又不是滥好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