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一日之间两位有喜,
最开心的莫属于梅府。
上次虽然小产,但这次总不至于还小产、两人都小产吧?
不过梅夫人倒也没急着去给杭州的梅可甲报喜,上次就是报了喜,后来又叫人失望,这次才刚刚有了身子,倒不如等一等,看看再说。
梅怀古没什么意见,他是同意了。
其实梅府近来可忙得很,梅怀古按照皇帝当时的建议,在书院中找到了叫左宗吕的人来帮他营造一六层高楼,此人年岁不大,二十出头。
书院隔一段时间会提出问题,其中体现力学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住了他,从此钻研在苹果为什么往下落的过程中。
虽然说,就连皇帝也不知道他钻研出来个啥。
不过梅氏要在京师之中建造六层的大楼,这个事情确实与他钻研的事情有些相关,实际上也给他提出了很好的现实问题。
后来左宗吕又到工部找来专门会营造的匠师,此人名段世容,年岁有五十多,这样便搞在了一起。
其实说到建造高一点的楼,身在明朝也是有古可循的。
《资治通鉴》记载: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辛亥,明堂成,号“万象神宫”,高二百九十四尺(88米)。
也就是说,在唐代的时候,皇室就在神都洛阳建造了近90米高的建筑。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这个时候当然说不上什么结构力学,
但是凭经验,古人们知道想要盖高楼,一个办法就是极为宏大的夯土基础。
说白了就是底宽,才能稳。
这个是长期实践可以得出来的。
另外一个就是唐代建筑中所用的办法:都柱。
就是两边对称,中间加个大柱子作为稳定整体结构。虽然当时的人还无法从数学层面用数字论证,但至少唐代的万象宫是这样造出来、且没有问题的。
其实古代恢弘的建筑,经常是有很多粗柱子。就是人们发现,建筑一旦修得大了,就需要它来承重。
说起来,这个事情实际上深刻的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想想,万一古人没发现这个营造技术……
没了柱子,秦王还怎么绕柱行?
不管怎么说,梅怀古有银子,左宗吕和段世容为他提供‘技术支撑’,京师里到处都是找活儿的男丁,再加上,朝廷明面上的支持……
比如说,朝廷在努力解决这些人的居住和教育需求,实际上都分摊了用工方的成本,使得做活的人降低了生活成本和对未来的忧虑。
各方积极因素作用之下,梅氏的这座六层的四四方方的木制高楼也立了起来。
因为中间要放一个很粗壮的都柱,所以使得内部空间难以摆布,至少无法让人一进去就感觉到非常宽阔,
所以在设计上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中央空间做四等分,东西南北各开一门,同时做四个迎接客人的前台,周边辅柱与墙体的空间做成一个长廊,沿着长廊就可以找到楼梯向上二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