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乾县乾陵浏览区内,国内某学院的一群学生结伴在此旅游。嘻闹的人群中,李正宏却是显得那么落寞。他身材中等,略微有点瘦削,戴一副酒瓶底厚度的眼镜,书卷味十足,如果换上古代服饰,绝对一个秀才模样。在喧闹的学生游客里,他显得有那么一点不太合群。
他并不随着人群打闹,而是认真的静静的观摩着唐朝鼎盛时期留下来的东西。确实,当时的大唐王朝当时的中华民族是以怎样的高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以至于后世海外的华人都被称之为“唐人”,聚居地也被称之为“唐人街”或“唐人町”。
但是就这样盛极一时的强大王朝,也经不起一场内战的摧残,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大衰,从此中国在世界上再也没达到过那样的高度。
李正宏每次读历史读到唐朝这一段时,总是忍不住要唏嘘感慨一番。
李正宏从小就聪明过人,三岁识千字,五岁读唐诗。但是到了长大以后,他的学习成绩反而没有小时候那么突出。原因无它,此子从小就不喜死记硬背,但是当时学校里推行的都是填鸭式教育,引起了他的抵触心理,从而上课不认真,长此以往,偏科现象特别严重。
虽然他从早到晚都愿意捧着一本书在那看来看去的,可是读的书大多数都与学业无关,什么小说、诗歌、历史文献、地理资料之类的是百看不厌,金庸、古龙、梁羽生张口就来,有时连走路甚至上厕所手上都捧着一本书,而且记忆力也很好,许多情节都过目不忘。
但是一到上不喜欢的课程时就在课堂上打磕睡,授课老师开始还提醒了他几次,可是屡教不改,后来老师扔下一句“朽木不可雕”的评价就懒得管他了。只要他上课睡觉不打呼噜磨牙放屁,老师也任由他去。
村里不知情的老人经常用他来教训家中不愿意读书的孩子:“你看看你们,啊!连书都看不进去!你看人家正宏伢子,连走路、吃饭甚至上厕所都百~万\小!说!多学学人家!他哥哥正英伢子考到北京上大学去了,他呀也是好学校的料。”
俗话说栽花总有花开日,到了跟随高考大军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时候,李正宏同志很不幸的摔了个结结实实了。
虽然不说是名落孙山,但也是磕磕绊绊的很勉强的才上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学校所在的地名你一看都不知道中国有这么个地方,你拿着放大镜在标准版的中国地图也不一定能看清楚。
通知书寄来的那一天,村里的老少爷们都过来看热闹,一村人围在李正宏家的大门外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村里的老人看到这样的情形也不忘记教训家里的孩子:“你看看你们念的那书,你看看人家正宏伢子,啊!人家伢子都考上外国学校了,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呀,想我们村从建国以来,连一个外国人都没见过,就别说去外国上学的喽,我敢说,正宏这伢子以后肯定会飞黄腾达的,说不定会做官哟。我活了八十多岁,绝对不会看走眼的。”村里年纪最大的李有材老人唾沫横飞地说道,一边说还一边捋了捋他那与年龄相称的花白胡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