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都护府的事情,李隆基也隐约听说了一些,并且李模几次派驿站送回来的信里也有提到,但是毕竟只言片语,也说不清楚发生的那么多事情。当下沉吟片刻,向高力士说道:“你派个人,去宣技王来见
立嗣一事向来是各个。王朝争斗的根源,大唐也不例外,已经先后有多位太子殿下折于马下,未能登上皇帝宝座。李隆基何尝不知这帮大臣的心思,一个个说得冠冕堂皇的,其实心里哪个不是为了自己打算?只不过帝王权术,不能让哪一派系一支独大,所以李隆基才放任手下这些大臣们互相攻击。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对于朝臣这些立嗣之争最大的受益者来说,歧王李范就是立嗣一事最好的旁观者,他既了解这些人的禀性,也与此事没有太大的复兴冲突,再加上与李隆基的兄弟情深,因此算是比较适合的旁观者了。
待得李隆基到了乾元殿,几位大臣早就候在此处了,他们几个早就三步并做两步,抢在皇帝之前到了乾元殿,他们有几个胆子敢让当今皇帝久等?笼着袖子,一团和气的着着众人。
“陛下!”张九龄乃是当朝宰相,这件事情本来不用他多置喙,但是毕竟两派起了争执,他这个当宰相的,总得有些态度才是。当下便将几人的打算以及东北都护府最新的情况向皇帝叙述了一番。不愧是当宰相的人,博闻强记之能倒是不错,虽然他也只听王维说了一遍,但所描述的也基本说了个不离十。
既然宰相发言了,那么其他的承相也不甘示弱了,裴光庭马上出班,向李隆基说道:“圣上,我大唐自开元九年以来,均田地,薄横役,这两年总算是府库里有些积蓄沁去年的平定安南点战。巳经让国库耕掉了小半开支”凰川八殿下又在东北用兵,自然用度也是无数。臣以为,既然东北都护府诸部已经归顺,而且漠北、安东两地形势也已经渐渐安稳,不若让太子殿下回京。首先可对有功之臣进行运动学,其次也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陛下,不可呀!”李适之听裴光庭这么一说,马上就不干了,你这是干什么?这不是太子殿下在前线拼命厮杀,你在后方给他拆台吗?漫说我李适之是太子殿下的心腹,就是普通朝臣我也看你不惯。当下说道:“圣上,这东北都护府新近归顺,必得有强力的手腕才能镇得住那些山野之民,以东北为核心,则平定安东都护府的民心不过是指日之事,请圣上三思
李隆基笑道:“各位都是国家的股脑之臣,为了大唐的社稷也是弹精竭虑,都是打得好算盘。只是此事关系重大。非只是你们表面上看得那么简单哪!众位卿家不可一言而度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