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文治,李隆基在武功方面也颇有建树。】
【因为在他即位之前,唐朝内斗激烈无暇顾及边境。】
【突厥、契丹不仅侵占了西域的碎叶、庭州,北方的云州和辽西的十二州,还时时骚扰陇右、河北等地的百姓。】
【公元723年,李隆基采宰相张说之谏,裁天下边防军三分之一,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
【如此,各地民夫再也不用轮流戍边,能安心发展农耕。】
【如此,许多逃户应征从军,解决了生计问题,同时缓和了府兵与逃户之间的矛盾。】
【而士兵长驻各地,利于加强训练,提高战力。】
……
大唐。
李世民捻着胡须若有所思。
裁兵?
让士兵解甲归田?
不能说错,因为都是大好的青壮年。
府兵是兵农合一,平时在家种地,遇到战争就自己准备装备随军出征。
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国家不用养兵,财政负担小。
但是,最大的坏处就是府兵本身负担太重了。
就像武周那般。
战争越来越多,到了战场府兵很可能有去无回。
就算在战争中侥幸活下来也已经没多少时间种地了。
地种不好,家里自然越来越穷,穷到一定程度,只好把地卖掉。
但卖了地又拿什么去买装备呢?
所以这就成了恶性循环,谁都不愿意当府兵了。
李世民沉思着。
府兵制维持不下去,不如花钱雇人当兵。
只要规定好身体条件,不管是什么出身、经历。
只要愿意来当兵就行。
这样一来,当兵就不是义务而是一份职业。
既然当兵能养家糊口,那肯定有人愿意从事这,也就不愁没兵。
再严格选拔一番,那素质定会比已经溃败的府兵制里的府兵要强。
这是个好办法。
毕竟田就那么多,除非往外打,边打边屯。
但现在的情况是民生刚有好转……
……
大宋·真宗时期
兵贵精,不贵多。
赵恒不懂兵事,但他也知道这个道理。
那些将领整天念叨增兵,无非是为他们自己考虑。
一方面,侵吞配给士兵的物资。
另一方面,也想要白白使唤这些士兵,哪里是出于巩固边防的需要!
本来就用不了这么多兵,更何况盟约已立,更不用那么多兵了。
让这些士兵回家种田才对,农业才是国家的根本!
……
【为了增加军事力量,李隆基颁布《练兵诏》令西北重镇增加兵员,加强训练。】
【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
【同时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大屯田范围,增加粮食产量,解决军粮短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