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或者说近火星轨道上,正在进行着一场算所未有的惊险场面——算的上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古往今来第一遭。
轨道救生舱这个东西以前在各种科幻作品里都很常见,但事实上无论是大崩溃前还是联合政府统治时期,轨道救生舱的作用都不过只是一个“花瓶”罢了。
横渡太空的宇航器不同于漂浮在大海上的巨大邮轮,也与大气中飞行的航空器截然不同。后两者一旦发生事故,至少也能给受害者留出一些反应时间。在这些交通工具上设置救生舱,不光有必要,而且确实也能发挥作用。
可宇航器一旦发生了需要使用“救生舱”的事故之后……大概率是没有什么机会逃生的。宇航器内外压差极大,如果只是单独一个舱室失压,倒也不用上什么救生舱。可要是全舱室失压的那种意外,人类在真空环境下大约一分钟就彻底没救了。
那种情况下倒也用不上救生舱。
问题小了用不上,问题大了用不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类宇航器都是没有救生舱的。近地轨道乃至地月轨道的宇航活动本来就是这么高风险的活动。
但在火星登陆任务上,三艘曙光号载人飞船都携带了专门的逃生舱——其实就是一个比正规登陆舱小一半的普通尺寸登陆舱。
携带登陆舱,一方面是为了轨道舱-火星地面的交通更加便利一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舆论影响。联合政府无论如何也不能批准一项带着明显自杀性质的行动,哪怕当时的人们认为它对于战胜大崩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好在轨道舱都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由加工中心一点点拼装出来的。额外加入一個名为救生舱的小型登陆舱并不会对燃料储备造成太过严重的负面影响,反而能让地球上的人们放心一些。
曙光八号半途爆炸,救生舱就没派上任何用场。
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救生舱不过是个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花瓶罢了。
但现在,花瓶正在力挽狂澜。
火星大气层内,一个外壳烧到通红的救生舱正在全力工作着——姿态稳定发动机全力喷射,试图扭转并且稳定气动外形受损的登陆舱飞行轨迹。
现在的救生舱看起来就像是个被顽皮熊孩子踩了一脚的陀螺,原本用于稳定轨迹的对称外观遭到了严重破坏。稀薄的火星大气作用在高速移动的登陆舱底部,本应实现以底部防火层温度上升换来整体登陆舱减速的效果。
但救生舱的底面和侧面交界处瘪了一块下去——正好让救生舱本身失去了气动稳定性,以不稳态旋转翻滚着。
救生舱内,左侧膝盖以下空空如也的郑燕正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对抗着完全没有规律的混乱离心力。
救生舱配备的AI系统已经为她完成了紧急止血,虽然大功率激光烧灼带来的剧烈疼痛几乎瞬间让她死掉,但万幸的是郑燕仍然扛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