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安坐在牛车中也出了东京城,赵祯点名要让他参加秋狝,而他自己对于秋天的狩猎还是相当感兴趣的,没办法,这是流淌在男人基因中的尚武冲动。
在这个时代,想要私藏一把弩箭都是重罪,更别说冠冕堂皇的拿出来使用了,所以只有在秋猎的时候,才能获得合理杀戮的机会。
一开始叶安还以为只有自己是这么想的,但很快他便发现,原来一众朝臣都是这样的心思,在见识到了宋代的文人之后,叶安这才发惊觉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似乎并不完全客观。
谁说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的?在这个全民读书科举功名的时代,你知道什么样身体素质的人会成为你的同僚?
叶安甚至亲眼见过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弯弓射箭,横刀立马的!
真以为他们都是弱不经风的读书人?狂放起来能把你吓得肝颤!剧烈的反差着实有些冲击人,当然也并非所有的文官都是如此。
秋高气爽的天气里,略带寒意的秋风总能勾起文人对怀古悲秋的感慨,于是各种悲秋伤感之词便层出不穷的出现。
赵祯有些不满,在他这般年岁的人眼中,金黄的麦穗,稻穗被收获,一筐筐的土豆被挖出来,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幸福,怎么看也和“悲秋”一点关系都没有。
“高古之词,让人听着便有些生厌,朕向来是不喜欢的,又要当这朝臣们的面夸赞,实在是……嗯?是不是因为朕年纪小的缘故?!”
见四周没有其他朝臣,叶安在马背上轻松的颠簸,赵祯便略带羡慕的眼神看向他,顺便问了一个所有孩子都会问的问题。
孩子总是以为因自己的年龄小而不受重视,被人看轻,但事实上却并非是因为年纪,而在于能力。
叶安笑了笑,掏出随身携带的铁皮水壶扔了过去:“官家,您是大宋的天子,这一点无论年岁大小都无法改变,文人墨客喜怀古悲秋,此乃常情,官家若是不喜,尽可让百官做新词,秋日之金黄在叶安看来乃是收获之色,当以盛赞才是。”
赵祯闻言哈哈大笑:“你叶长生总是与常人不同,到是与朕想到一块去了!”
“你的意思是,最后朕的旨意反而会变成这些奸商的借口?!此乃大不敬,他们怎生敢?!”
这一次赵祯是真的愤怒了,眼神中带着少有的杀气,完全不似他这个年龄的少年人该有的,边上的侍从们各个惊恐,且看向叶安的眼神微微不善。
他们当然能看出这是叶安在故意拱火,但他们却无法反驳,但凡是个人都知道叶安这话的意思。
“官家,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做的皇帝,但结果您应该也清楚,史书记载都是真实的,既然后世帝王没有这般做,那就必有原因啊!”
赵祯惊奇的看向叶安,勒住缰绳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如此说来还是朕有错在先了?!”
叶安微微苦笑:“官家,咱们在干嘛?在假设啊!在讨论问题啊!何必如此动怒去计较?难道您就没想想如何对付市面上的粮价之变?”
赵祯微微一愣,随即脸红到:“朕倒是忘了当初与先生的约定!辩论之时不可动怒,平心静气以探索本源之道为上!”
叶安笑了笑:“如此甚好,臣本月的“国策大题”可就出了!今年乃是国朝的丰年,那便以“论如何让百姓丰年不至粮贱,年关不至粮价高涨”为题!”
赵祯眼睛一亮,叶安时常在课后出题,但每月都会出具一道事关国计民生的“国策大题”留给自己解答,一旦答对,叶安也会给自己一些特殊的“鼓励”!
能让作为一国之君的赵祯对奖励趋之若鹜,那也绝不是寻常的奖励啊!
待叶安与赵祯在马背上击掌为誓后,跟随在两人身边的内侍中便有一人悄然离开,并把叶安与赵祯之间的对话一字不落的汇报给了刘娥。
同样刘娥对这个问题也非常感兴趣,历朝历代无不对粮价的控制极为用心,但历代帝王的所作所为皆难以抑制粮价。
起根本在于,丰年抑制粮价则伤农,荒年抑制粮价更是要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