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始终重视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
国内因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批暴发户,使得民间风气变得十分浮躁。
从景泰五十年时,皇帝就提出,整顿民间风气,恢复古风古气,并商人进行品德教育,规范商贾行为举止。
但治标不治本。
只要是人,就得经历穷人乍富这个过程。
中枢有官员提出罚款政策,强制服务人员微笑服务,强制民间百姓恢复古礼古风,对于不遵从守则办的百姓,进行罚款。
人性需要限制。
秦朝百姓为何最守古礼,因为秦国礼法最严苛。
大明也用厉法来限制百姓生活,方方面面都进行限制,强制制造古风古礼假象。
这种说法,遭到民间非议,认为现在是大明最开放最开明的时代,若为了所谓的古风古法,就行厉法,未免舍本逐末。
近几年,人心不古的问题,不停被讨论。
皇帝看过答案的,他不希望大明最后走上了认钱不认人、为了钱六亲不认的道路,必须得想办法拯救人心。
亲情这东西,真的会变淡。
古代社会,靠劳动力来维系家庭,所以需要亲人帮助,亲人就必须经常联系,因为生产需要,自然显得有人情味。
可随着生产力快速发展,种地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少,城市楼房逐渐隔离邻里关系,私人空间的概念越来越流行,亲情自然而然的就淡了。
幸好有几个大节日,尚能走亲访友,维护亲情。
一旦没了春节,亲情估计只剩下一个符号了。
甚至,近几年已经出现了不养父母的社会问题,在景泰朝以前,就没听过这个问题。
听过卖儿卖女,没听过卖爹卖娘的。
卖了儿女给爹娘吃饭,自己和媳妇能饿死,没听说过把爹娘弃养的情况。
那时候日子过得多困难啊,天灾**,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
现在不说吃好吧,起码家家能吃饱,几乎顿顿能吃肉,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强,竟然出现了弃养老人的情况。
即便中枢发布最严法令,还是架不住孝顺,成为了一句空谈。
民间说负心多是读书人。
最开始弃养父母的,恰恰是大学生。
他们离开了家乡,在城市有了立足之地,自卑心理泛滥,竟抛弃了父母家人,提及父母家人时,充满了厌恶,甚至绝口不提。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
从当初的特案,变成了普案。
即便法令严苛,民不举官不究,父母心疼儿女,舍不得付诸公堂,反而助长了不良风气蔓延。
景泰六十一年,中秋节圣旨中,皇帝再一次严厉声明,赡养老人是义务,必须执行。
并严格打击,民间重男轻女,姐扶弟、妹扶兄这种不良风气,女子有孝顺父母的义务,但没有帮扶兄弟的义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