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奏陛下,我军不熟悉地形,半路埋伏非是上策,不若以逸待劳,趁其扎营,使骑兵突袭,一战可定!」
这个提议跟刘襄不谋而合。
「五十里,敌军今日必然无法进城,他们一天能行多少路程,还真是把握不准,加派斥候,小心打探。舒县周边也加派轻骑,继续遮蔽城中视野,截杀信使,阻断联络。」
时间在斥候的来往中流逝,很快就到了正午,舒县守军小心翼翼的防备攻城,一步都不敢出门,西北的敌军半天时间只走了十来里地。
刘襄判断他们最多能赶三十里路,还剩下二十里,需要迎上去。
「传令,饱餐战饭,羽林左监全
体,羽林右监两千轻骑,射声营两千弩手,金吾卫两千甲士,随我出战,赵云率领其余人马守卫营地。」
步骑八千人出战,战力足够了,其实,他觉得只需要四千骑兵就能打败敌人,跟着去的四千步卒,就是抓俘虏的。
午时造饭,未时出营,八千大军不慌不忙的向西北行军,一个时辰才走了十里路,跟郊游似的。
到了傍晚之时,离敌军还有十一二里,为防止对面的斥候发现,便不在前行。
缺少快马的军队,很难将斥候放出十里以外,像刘襄这种,在行军之时,把轻骑放出去三十里,那是仗着骑兵众多,动不动就几百骑游曵在外。
很多时候,他放出去的斥候,比别人全部的骑兵都多,这不是正常路数。
汉代的步兵队伍,斥候警戒十里,就已经能算是警惕性高的了,大部分只外放五里、八里,再远就会出现传递消息滞后,斥候掉队,找不到营地的事情。
对面的敌军主将叫做陈兰,是抓了俘虏拷问得来的情报,这人刘襄听说过,是袁术的部将,好像没什么突出的能力。
据俘虏交待,他们是好几股山贼合并在一起,共推陈兰做的大头领,要去舒县。
至于去干嘛,抓的小喽喽就不知道了。
「管他们去干嘛,反正他们死定了。」孙策抱拳请命:「陛下,我部愿为前锋,直突中军,阵斩敌酋。」
敌人有两三万,素质是真的差,行进之时毫无队形,聚集之时也无阵势,他觉得只需要带着部下冲过去,胜利是必然的事情。
此时不抢先锋之位,功劳就是别人的了。
刘襄拿着望远镜观察对面的情况,觉得牙疼。
自己失算了。
原想着趁敌人伐木立寨,我军骑兵突袭,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可惜,对面压根就没有建立营寨的意思。
东一队,西一队,各自找了个背风的地方,搭了些窝棚就算是营地了。
太散了,沿着山脚的树林,蔓延了三五里地。
打败他们不难,可全歼就费劲了,而且在树林边上,骑兵追击起来很困难呀。
刘襄想了半天,最后只能放弃,先击败敌人再说吧,逃走的山贼,只能占领庐江之后再命人剿匪了。
「敌人散乱,我军不必着急冲锋,小跑靠近之后,再加速即可。孙策,朕给你添一千轻骑,你部自南线树林边缘切割敌军,冲到阵后,再调头杀入。
典韦,你也一样,带一千甲骑、一千轻骑,自北线切入敌后,尽量把人圈在中间。
后续会有步卒跟进,展开包围。那些逃入树林的,不必追击。」
看着两路骑兵像个钳子一样,向敌人的营地冲了过去,刘襄突然觉得有点意兴阑珊。
他真的很想带着骑兵,把淮水防线的后方搅个稀巴烂,而不是在这里,欺负一群山贼。
剿匪的事情,需要自己这个皇帝亲自出阵吗?幽州、冀州那边,调动几个民团就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