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劭文看看手表,放下这些情报,走上南昌号航海舰桥。作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条约重巡,海军内部其实是不满意的。且不说武汉级标准10350吨的吨位和台湾岛级的13000吨相差极大,光是设计上就很不成熟。造成这个情况原因是因为当时民国海军造船技术不如欧美,台湾岛级还能用超额排水量来弥补。但武汉级不能超额后,很多设计不得不推倒重来。即使有图纸拔高,但要同比例仿造也是很难的,造出来的东西往往都是偏重偏大。这也是为何武汉级后海军连续八年不造重巡的原因。但随着莱茵兰计划成果被彻底吸收,1929经济危机后五年大量欧美技术人员的涌入,加上北京级和山东级的相继服役建造,民国造船技术终于接近世界水平。所以才有了脱胎换骨的西安级重巡洋。不仅战前就下了六艘订单后,开战后又追加了六艘。足见技术上的成熟。
“侦察机有消息了吗?”来到舰桥后,阮劭文从参谋手里接过望远镜,走到舷窗旁观察起四周。他虽然是广西人,但却身高马大,近一米九的魁梧身材如同一座宝塔,站在阳光直射的窗户前,直接让舰桥内光线一暗。
“十分钟前的消息,宗谷海峡上有两艘峰风级由东向西行驶,还有三艘日本商船从南库页岛港出来,有一艘海防舰伴随。海防舰的型号还在辨认,反正不是吾妻号就是磐手号。”身后的参谋长廖文海刚介绍完,南昌号舰长沈世才的声音就响了起来:“这些日本人,养那么多老舰干嘛?”他也是一名海军世家子弟,其祖父沈维雍是致远舰枪炮教习,曾在甲午海战中亲自操炮多次命中日舰。
日本南进后,军队规模迅速扩大,海军为应对更多战争,将相模号、丹后号、常磐舰、吾妻号、出云号、春日号、敷岛号和朝日号这八艘老式战舰全部启用,还同时启用十余艘老防护巡洋舰,编为海防或训练舰。这种举动在各国看来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其中很多军舰都能追溯到甲午战争时期,养护成本极高,甚至能采购三到四艘重巡洋舰。“日本海军向来惜舰,何况现在打下的地盘已经超出管辖能力,新舰来不及造,也只能在数量上做文章。”廖文海说完,将泡好的浓茶递给阮劭文,继续说道:“刚才收到基地电报,日本海军已经知晓我们离港,驻扎在函馆的舰队正在全速追来。有四艘重巡就在我们屁股后面大概250公里,另外还有两艘进入太平洋,从时间和航速算,应该已经在色丹岛,距离我们大概450公里。另外,马加丹方向的丹后号、朝日号两艘海防舰和两艘驱逐舰也已经起锚,正在向东北海峡靠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