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欧洲,作战各方都有近代工业体系,前装滑膛枪加米尼弹技术一旦传播出去,自然就会成为各方努力的目标,这就有了全面改换步兵火力的需求,这种压力在英华并不存在。
大家觉得不存在,可李肆却能看到存在,缅甸之战,背后就有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如果不以技术优势压过去,缅甸之战的代价应该会很高。而后英华与不列颠人争夺缅甸,乃至争夺孟加拉,这种压力会越来越明显,越早占据技术的优势地位,付出的代价越少。
可惜,阻力却绊住了李肆的意志,这就是超前于时代的悲哀。甚至他自己也觉得这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所以并没花大力气推动。
围绕线膛枪,李肆推动军队作的变革不大,圣道八年式依旧是散兵装备,但散兵在部队里的比例上升到了四分之一。而且李肆还专门组建了单独的线膛枪教导营,放到缅甸战场去进行实战检验。
线膛枪和米尼弹是硬件变革,在作战方式这个软件上,英华也正处于变革阶段。
凭借前世身为军迷的一点毛皮认识,再对应眼下一国大规模扩军,训练不足,难以达到精锐部队在横队战术上的熟练程度,李肆觉得,陆军进入纵队战术时代的时机来临了。
过去十来年,英华陆军都是横队战术,摆出大横阵,堂堂正正,呆呆愣愣作战。因为军队规模不大,训练度能保证,这种战术运用得十分娴熟,也积累下了丰富经验。
但此次大战的两个方向,一是西北开阔地,要跟满清骑兵对阵,一是缅甸热带丛林,地势复杂,两个战场,横阵战术都存在巨大缺陷,有必要转变为灵活姓高的纵队战术。
这并不是说纵队战术的战斗力优于横队战术,而是纵队战术更适合将那些训练度不足,规模庞大的部队组织起来,发挥出战斗力,同时也更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拿破仑时代,法国步兵之所以能将纵队战术发扬光大,就是因为他们跟周边国家的职业军队相比,兵员素质有很大欠缺。
要在理想的假设环境中对比,横队虽然僵硬,却能最有效地组织火力,最大程度发挥出火力,而要命的问题是,横队战术是一种“精英文化”,需要士兵经过长年不懈的训练。跟稍稍训练就能发挥力量的纵队相比,“技术路线”天生有欠缺。
火枪为何能替代弓弩,不是威力大射程远,而是因为火枪便宜,培养火枪兵也便宜。
纵队战术取代横队战术,就是一个“草根战胜精英”的典型例子,历史由草根写成,也就是这么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