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三江既入”解。
这三江既入出自《禹贡》,《禹贡》记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震泽也就是太湖,《禹贡》是最早记述太湖流域治水有关的文献。
自汉朝以来,根据历代学者对地理、地形、地貌、水系的分析,学者大儒对三江有不同有解释。
如果按照现在大楚的水系回答吴淞江、钱唐江、浦阳江,是不会得分的。
这里一定要按《汉书·地理志》答“南江、中江、北江”,长江于彭蠡一分为三,南江从苏州吴县南,东入海。中江从丹阳郡芜湖东北至吴郡阳羡县,东入海。北江从吴郡毗陵县北,东入海。
“三江既入”是入于江海,而不是入于震泽;如果震泽之水不由三江入海,则震泽水位必然壅高为害,三江水有所入,然后震泽才能底定,这是‘水之理也’。
第二场的试题难度加大,沈翘楚看着对面号房里的考生抓耳挠腮半天不知道怎么下笔。
这试题显然不止一个人出题,其中有一部分题目偏向实用,涉猎甚广,还有不少将史学题、律学题、算学题与儒家经典结合出题的部分。这显然不会是那个目下无尘喜好浮华的张大人出的题,恐怕是出自参与出题的学录或者州学教谕的手笔。
虽然解题需要一番心思,不过一旦理解了出题人思路,这些题对于沈翘楚来说倒也没有那么难。这一场沈翘楚不再像第一场一般胸有成竹全卷一字不落,不过不会的题他也遵循着前世考试的态度,不知道也至少要写满。
沉浸于题目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很快沈翘楚便将卷子答完,在天黑之前交了卷子。
第三四场考试则侧重于策论和史学、算学、律学,不知道是不是沈翘楚的错觉,他感觉这场州试中史、算、律学题目的比例大于往年州试试卷。这对于不偏科,史、算、律都算是平江书院中最为优秀的沈翘楚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
他解题也更为顺手了一些。
到了最后一场,沈翘楚答完其他题,看到最后一道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没有想到这州试的最后一道题竟然是策论,而不是文赋,沈翘楚看着这题目,脑中答案渐渐成型,因为是策论,不必一味追求文笔,灵思忽至,他便用最为风清月白的笔墨将这题目写了出来: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