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报刊业由于竞争日趋激烈报纸价格上不去所以真正的收入几乎全部靠广告维持。
可是一份报纸上所能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于是为了登载越来越多的广告以吸引足够多的广告费用报刊业的业主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尽办法 ̄-他们的办法很简单。反正国家也没限定一份报纸的纸张页数纸也不值钱我就尽了情的印呗。
于是每天都有海量的报纸往广告上登报纸的刊印数量不断增加最后读者们拿到手里的已不再是一份报纸而是厚厚的一本书了。
象纽约日报这样的大报甚至曾经创下一份报纸3oo多版的记录其厚度简直可比上一本《牛津大词典》。
想方便的兄弟们有福买一份报纸能当手纸用半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报刊业几乎全部陷入了广告的海洋之中惟有一家报社没有登载任何广告。
就是消费者报告全美唯一一个靠杂志出售费用来进行维持的杂志。
这当然不是他们不想登而是他们不能登。
他们是一家为全美国人指引消费的报告一旦登了广告就彻底丧失了中立的立场。也就意味着信誉的缺失。
因此尽管有很多大公司大企业的老板愿意斥巨资在消费者报告上只要他们肯刊登哪怕是一个滚动条式的小小广告可还是被消费者报告坚决拒绝了。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坚决不让步的。可是报刊业日益维艰的处境却使得消费者报告不得不正视自己所面临的窘境。
在这报刊业普遍销售难的大前提下他们必须尽可能的扩大销售量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为此消费者报告的总裁做了一个“很英明的决策”在刊登各项产品的实验数字上依然保持公正但在实验后的评语上尽可能的为低挡产品说些好话以拉拢中低层消费民众。
因为真正的有钱人是不看消费者报告的。
这个决定给本来就不讨好的联合公司带来了“灭顶之灾”。
关于消费者报告的故事基本是真实的。关于报刊业的故事也基本是真实的。不过有些数字可能是因为时间长了记得不太清楚有些差异大家就不必当真了。至于消费者报告热捧日本产品是不是因为报刊业的竞争激烈而做出的“政策倾斜行为”这纯属我个人的猜测呵呵仅仅是因为它听来有点象模象样哈哈。不过最近听说消费者报告好象也有做广告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是消费者报告的悲哀也是美国的悲哀。我一直认为消费者报告是美国诚信制度的标杆一份不受任何方面影响只用公正心来做事的最伟大的杂志。
对了补充一句消费者报告的那幢总部大楼是它的读者用私人捐献盖起来的记得每个人的捐献不允许过5oo还是5ooo美圆来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