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可以说是F20轰炸机的唯一缺点了。
除此之外,F20轰炸机的优点非常多,除了那些应用在F17战斗机和F18战斗机上面的新技术,新式的轰炸机整流罩,也是F20轰炸机出色性能的亮点。
提起整流罩,不得不提空气和机体产生阻力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实际上,在空气阻力的研究方面,帝国科学院的专家们也通过风洞试验总结了大量的数据。
其中一个发现是翼身组合体气动流干扰形成的干扰阻力。到建元4001年时(1901),帝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们通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双翼飞机的下机翼可能具有最大的翼身组合体干扰阻力,有可能引发稳定性和操作性方面的问题。
不过,通过加装翼身整流罩之类的整流装置,可以大幅改善这个问题,加上F20轰炸机整体布局在结构设计和气动方面的一些优点,使得这种布局最大程度的保证F20轰炸机的飞行稳定性,对未来中华帝国轰炸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个是F20轰炸机的独占新技术,那就是变矩金属螺旋桨。这是专门为F20型轰炸机研发的装备。
早在世界大战时期,中华帝国科学院的专家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变矩螺旋桨在提高发动机功率和自身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在金属螺旋桨问世之前,由于木制螺旋桨结构上的限制,使得变矩螺旋桨还停留在理论上。随着中华帝国科学院完成了金属螺旋桨的各项试验,在建元4001年使得金属螺旋桨进入了正式的实用阶段,于是变矩螺旋桨终于得以实现,并优先在F20轰炸机上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F20轰炸机的长时间滞空巡航目的,因为金属变距螺旋桨,对长时间巡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到螺旋桨,就不得不说另一个关键设备,也是战斗机的核心部件,作为心脏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永远都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事实上,自从中华帝国开始航空发动机研发之后,固定气缸式发动机一向都有冷却方面的问题。世界大战期间的旋转气缸式发动机正是由于冷却效率高而独步一时。
中华帝国在实战中为气冷式发动机设计了环形发动机罩,在实现冷却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减阻效应。接着帝国科学院又针对F16战斗机的空中表现,设计出气动式发动机罩,将发动机完全包裹在内,使得飞机具有更好的气动外形,直接应用在了F17和F18战斗机上,而在F20轰炸机上面,则又加装流量调节装置,这样具有更好的减阻效果。
这些新技术,最终都集中在F20型轰炸机上面,创造了一个奇迹。
对于这个奇迹,或许整个中华帝国都会欢呼,全世界都将震惊和颤抖,但是对于李卫国而言,他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
在看完新式战斗机和新式轰炸机的报告后,李卫国只是淡淡的点点头,因为这些本来就是在他的督导下完成的,实际上在当初研发成功后,李卫国的确兴奋了一阵子,不过现在再看时,自然就不会有当初那么兴奋了。
空军新式战斗机和轰炸机,将优先集中向欧洲部署,这也是内参给出的计划,在德意志帝国周边部署大量的F17\F18战斗机和F20轰炸机,保持对德意志帝国的空中封锁,这是空军报复德意志帝国的方式。
最后是陆军,内参同样拟定了策略,只不过跟空军和海军不同,陆军一旦采取报复行动,很容易擦枪走火,毕竟空军和海军是装备的较量,而陆军则基本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