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也想过,让长宁卫的扮作倭寇,直接烧了蔡员外的庄子。
但是一名乡居的致仕官员被杀,这可就不是小事情了,就算是被“倭寇”杀的,官府也要做好详细的调查,绝对不可能草草结案的。
一旦露出马脚查到了长宁卫头上,那不造反也要造反了。
更何况林默珺也未必会同意这么做。
带领卫所士兵杀大明乡绅,和带领船队劫掠走私海商,这可是完全不同的。
苏泽叹了口气,归根到底,还是陆权和海权完全不同的运行逻辑,让他还没办法动用海上的力量。
陆权国家的运行逻辑,和海权国家的运行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无论是什么政治体制,陆权追求的是政治上的“安全感”。
陆权扩张需要的是安全感,将百姓束缚在土地上是为了安全感,禁海也是为了安全感。
占领每一处关隘,占领每一座城市,要不是行政技术和通讯技术达不到,陆权国家甚至想要管理每一寸的土地和土地上的所有民众。
林默珺可以假扮倭寇,在海上兴风作浪,可是一旦上岸就不一样了,那就等于挑衅整个帝国的安全感。
如今大明朝廷调集了全国东南的物资,调集了全国半数精兵,来清剿上岸的倭寇,就是因为这些倭寇攻占城市杀害百姓,严重威胁到了帝国的稳定,最终这场倭乱还是被平定了。
苏泽可没有挑战整个明帝**事实力的想法,要知道嘉靖年明军虽然烂,但是也没到自己区区几百人就能击败的地步。
如果真的烂成这个样子,那嘉靖就应该找棵老歪脖子树上吊算了。
陆权追求的是极致的控制力,而通过层层搜刮上来的财富,也有很大一部分用于维持帝国稳定的开支。
稳定,才是最重要的,挑战帝国秩序的行为是要被严厉镇压的。
当帝国控制力下降,或者帝国失去了统治权威,那就是帝国土崩瓦解的时候了。
但是海权的逻辑完全不同。
大洋茫茫,不可能控制海上所有的区域。
甚至控制一条航线都是无法做到的。
就像是葡萄牙人,想要控制东方香料的航线,可是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的香料在奥斯曼人的走私下进入欧洲,这么多年来完全没办法垄断香料销售。
南美航线也是这样,西班牙建立了殖民地,但是也无法阻挡英国人和荷兰人撬他的墙角。
海权重视的是影响力,通过控制一个个节点,编织起来一张网络,海权国家算的更多的是收益。
维持统治的投入是多少,镇压反叛的追加投资是多少,占领这个地区的收益是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二战后的英国,可以如此果断的放弃印度统治。
固然有美苏的力量介入,但是也不可否认的说,当时甘地的斗争运动已经让英国在印度殖民的成本大于收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